专栏名称: 阿英姐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阿英姐姐

【九洲芳文】电话那头,有爱的期待

阿英姐姐  · 简书  ·  · 2020-11-04 14:51


“妈妈,终于等到你的电话了,我的电话卡找不到了,这两天都没有办法给你打电话,以为你们都不记我了呢?......”女儿在电话里委屈的说。

等女儿放下电话,一个画面反复浮现在眼前。宿舍电话铃想了一遍又一遍,“这个电话应该是找我的吧。”女儿总在希望中又失望,熬到关灯睡觉,始终没有等到她的电话,心里的失落像一块石头,强拉着心情往下沉。

我们都经历过难熬的等待。等待时,会望眼欲穿;等待时,会孤苦难熬;等待时,会焦急万分;等待时,也会充满期待和憧憬......



读小学时,父母们都忙着农活。每逢下雨天,父母们会去学校送雨伞,或者接孩子。我理解父亲忙碌着村干部的工作,同时要兼顾农活。但不理解为何母亲从不来送伞。记得四年级时,放学又遇大雨,伙伴们都被父母陆陆续续的接走了。我左顾右盼,始终没有等来母亲送伞。倔强的我决定穿着布鞋淋雨回家,对抗母亲的冷漠,也希望母亲因此而自责。

那天正好是端午节,雨水其实很凉。当我淋得像落汤鸡一样回家时,母亲生气的拿起竹缏打在我身上。那一刻,我恨透了母亲,哭着对她说:“等你老了,我不养你。”那个晚上,母亲坐在灶前煮粽子。昏暗的灯光下,母亲边往灶炉里加柴草,边抹着眼泪。我的那句话真的伤了她的心。

但那以后,奢望父母会来学校接我的念头消失了。遇到下雨天,和伙伴们挤着雨伞回家。似乎母亲的冷漠让我变得更加独立和坚强。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早起煮饭、徒步上学,放学后还会帮家里做一些农活。

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那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呢?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有的温暖,有的冷漠;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埋藏内心......

但在异乡求学时,开始逐步改变对母亲的看法。父亲在信中说:“亲爱的女儿,自从你们都去读书后,妈妈很想你们,经常偷偷抹眼泪......”读完父亲的信,内心一阵伤痛,原来真会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寒假开学时,需要在市里换乘大巴车才能到学校。母亲坚持送我到市里的同学家。早春二月的阴雨里携裹着寒气。从家到市里要转两次车,至少花费四个小时。如果再从市里返回家,要以最快的速度赶上末班车。

大约下午3点到同学家吃完饭后,母亲急匆匆往回赶。依昔记得母亲的脸冻得透红,在汽车快发动的几分钟前,又急忙下车买几个苹果塞给我,反复嘱咐在学校要照顾好自己。那一刻,我觉得母亲像换个人似的,眼里都写满了爱。好想拥抱一下她。但羞涩只是让我站在原地久久的望着渐渐远去的汽车,还有车里的母亲。很少出门的母亲,为何不怕舟车劳顿8小时,其实是母亲在含蓄的表达她的爱。


待我为人母时,也开始逐渐读懂母亲了。自小父母离异。当伙伴们都在妈妈怀里撒娇时,母亲没有撒娇的机会和权利。求生的本能迫使她自学会独立、自我成长。同时对母爱的渴望也从希望到失望。当自己是母亲时,繁重的农活让她无暇照顾孩子。也想给孩子周全的爱,但生活告诉母亲是硬拼的道理,因而对待孩子也只能硬推。让孩子也在苦中学会独立,学会坚强。

昨晚和女儿的一通电话,让我重新解读了一遍母亲和她的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定要抽时间和母亲通通电话或视频聊天,过年一定要回家看看,听听她的唠叨声。母亲一定是期待的,就如女儿昨晚期待我的电话一样......


【九洲芳文】投稿二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