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飞翔的骆驼君

【每日精进16】初读德鲁克

飞翔的骆驼君  · 简书  ·  · 2020-02-25 20:05
16

德鲁克开创了现代管理学,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一书,被信息时代的很多管理者,包括比尔·盖茨、格鲁夫和Google前CEO施密特奉为管理学的宝典。

德鲁克在书中指出,在知识社会中,每一个知识工作者本身就是一个自觉的自我管理者,因此对于他们不能采用,也不需要采用过去那种简单的自上而下的人事管理方式,而要改成任务导向的契约式管理方式。他的这种思想,希望大家牢记,并且付诸于每天的工作中。

工作的主动性是我们获得晋升的法宝,每一个人应该想想,如果我是老板,会怎样来做手头上这件事情,这就是自我管理。硅谷的IT公司,每一个工程师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公司基层决策,特别是和自己工作相关的决策。这是知识型员工和靠出卖体力的员工之间应有的差别。

德鲁克对于每一个想获得晋升的员工,每一个想得到股市认可的CEO,还有另一条建议,它被称为“德鲁克定律”。德鲁克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从词汇中删除“成就”(Achievement)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贡献”(Contribution)这个词,你将在商业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最好的成绩。

德鲁克的这句话针对的是两种人,一种是员工,其目的是取得个人的晋升;另一种是企业家,目的是办好一个企业。

德鲁克这句话听起来有点不符合常理,因为我们都知道在企业中受到提拔除了裙带关系,大部分时候是看成就的,也就是很多人说的看结果。用结果作为提升的硬标准有两个直接的好处:

对公司业绩有利;

容易量化度量,管理简单,结果容易服众;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好处,不少企业(主要是工业企业)依然在这么管理,一些人也自然而然地认为,只要自己业绩好,就该获得提升。

但是,这样的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特别是IT时代的企业中,也包括大学这样的事业单位里,带来的问题非常大,比如有下面这样三个明显的问题: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设定目标时,都会倾向于短期、容易看到结果的目标。今天中国大学里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分量化衡量教授的成就,基本上就是论文数量、经费多少、培养的博士生数量和教学课时这样几个指标。因此大家都喜欢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甚至和企业界去竞争,而不愿意研究难度大、有意义但没有太多商业价值的课题。

在一个企业还比较小的时候,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容易获得成就,做事情的人还比较多。但是只要机构大一点,其实很难做出大家都看得见的成就。于是,很快大家就发现,与其自己努力工作,还不如抢别人的功劳来得快,于是就形成了天天不琢磨事,净琢磨人的现象。大家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在一些大企业混了很长时间的人,都特别油,就是这个结果。

同事之间的合作会比较困难,这就不用讲了。当成就是要共享的时候,利益冲突就难以避免。更糟糕的情况是,一些人会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当我们的社会从早期工业时代,过渡到今天信息时代时,员工都是素质比较高的了,而不是过去只能在生产线上做简单重复性工作的人了。德鲁克发现这个时候,就有可能考量大家的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结果。

如果一个企业过分强调成就,那么它的长期发展就有点困难了,于是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渐渐被淘汰。德鲁克认为企业的贡献,就是客户、员工和股东。给客户带来价值,给员工提供机会,给股东带来回报,这就够了。

德鲁克经常讲这样一个观点,商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和留住顾客。创造新顾客的好处容易理解,因此很多企业会将这一条作为企业的成就。但是,比创造新顾客更重要的,是留住老顾客,这是很多企业都不注意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是我们一起进步的第16天。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