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赵海蓉_93eb
一名爱读书的幼儿园教师,今年开始尝试写作,想...
今天看啥  ›  专栏  ›  赵海蓉_93eb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二部分摘录

赵海蓉_93eb  · 简书  ·  · 2021-04-28 16:21

李跃儿老师说:我们的教育应该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这样的能力,使他能够在不幸的时候找到幸福的感觉。

人的幸福不幸福并不取决于他有多少财富,过着多么奢侈的生活,而在于他的内心有没有酿造幸福的工厂,有没有对于幸福这个概念的准确理解与把握,有没有获得幸福的智慧。

对于教育的误解,来自于对于人才的误解,对人才的误解,又来自对成功的误解,而对于成功的误解,来自于对幸福的误解。

人才就是人和财的结合,向善良之关爱,宽容同情心,这些代表人为情怀的东西都属于“人”的部分。才就是能力,聪明才智,知识技能。两者相加才是人才。

如果将人的素质比作一棵树的话,“人”就是根是干,“才”是枝是叶。或者说“才”里面的能力是“技”,“知识”是叶。可现在一些父母逼着孩子只在枝与业叶上使力,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只能造成根与干的枯萎甚至死亡。

人为情怀则必须从文学艺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中慢慢获得,尤其是要在家庭、课堂以及社会上获得,要求老师与家长敏锐的抓住时机,一点一点的培养。人为情怀的养成是无法用世俗成功的标准来衡量,但人为情怀又是人性中最重要的养分。如果青少年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积淀人文情怀,那么他所接受的教育也必定是失败的。


成人的心态关系到孩子的幸福,那么如果要从根本上抓的话,必须先从改变成人的心态观念做起,先让他们找到幸福的感觉,要是找到了他们就幸福了,孩子也会跟着幸福,只有幸福的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许多父母认为他们的幸福就是孩子的幸福,他们想象的幸福与孩子心中的幸福背道而驰,他们误解了孩子的幸福。

只要父母不能够在精神方面满足孩子,不能使孩子获得幸福的感觉,在物质方面,不论是过分谨慎还是过度放任,最终都会造成孩子对于物质的贪婪。

人也是这样,自由和幸福一旦丢失,同时也丢失了自然赋予的那种机制,无法用心灵的方式回应孩子的心灵,只好用思考的方式,而思考往往是不能回应心灵的,这也是为什么人类的教育方面捉襟见肘的原因。

作为人,我们大都远离了人的本来含义,远离了真正的自我,我们在无休无止的所谓活动中浪费生命,我们的生命大多消耗在过分的讲究速度拼搏的漩涡中,消耗在由于把成就、成功、金钱、权力看得过重而造成的紧张焦虑中,在这样的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感到很累,喘不上来气,感觉不到幸福。

如果成人有足够的智慧,有完整的心灵空间,他们的幸福就无法被拿走,孩子的幸福也就有了保障。

父母要在心里放进一个幸福的小篮子,也不光要为自己收集,也要帮孩子收集,送一些不同寻常的礼物给孩子,放进孩子那个小小的篮子里。

超然感很重要,要是一个人能够带着超然的心态,做事就不会感到那么累,而且更容易把事情做好。

要是你真的做不到,那就从进入大自然开始。因为大自然永远都有灵感的源泉,是恢复和治疗心灵的良药,父母必须要有超越自己的意识,要有超然的心态,否则你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超然感的孩子。

一个幸福的心灵四周必定充满了快乐祥和的空气,这是因为幸福是可以传染的。

觉得李跃儿老师的话真的说的太好了,忍不住分享给大家。以上都摘自《你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二部分的内容。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