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神策技术社区

码农转产品,大厂来神策……4 个合肥技术人的勇敢求变之路

神策技术社区  · 掘金  ·  · 2021-04-28 16:10
阅读 4

码农转产品,大厂来神策……4 个合肥技术人的勇敢求变之路

在转岗失败的边缘疯狂试探 在来神策之前,我是一名 iOS 程序员,老老实实写了四年的代码。在那段时间内,产品始终没变,但是陆续换了 6 个产品经理。 2018 年 3 月,我正式加入了神策。在入职一年半的时候,书记找来问我要不要转产品经理。虽然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很感兴趣,但一直没有机会尝试,对于公司提供的转岗机会,我毫不犹豫地做了选择,来到了程序员的 “对立面” —— 产品经理,更近距离地接触自己想做的事。大家如果对于我的转岗之旅感兴趣,可以参考之前发布的一篇的文章:神策军 | 打破技术型思维:产品经理的门槛在门里面。

其实,整个转岗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用书记的话说就是“在转岗失败的边缘疯狂试探”。 转岗后不久,有部分客户针对远程控制项目提了新需求,主要包括两点:指定事件不采集;有操作界面,可以批量和单独选定事件。 是不是看上去很简单?当时我也是这样想的,于是立即着手写需求文档、画原型,然后进行需求评审。

但针对这个需求,书记对我提了两点要求: 第一,配置区分 project:不同项目之间的配置分开,互不影响; 第二,配置区分 App:不同的 App,可以配置不同的控制项。 虽然客户没有提及以上两点,但是想想确实有道理。我总结为:要立足于客户的使用场景,深挖需求,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 虽然转岗之路有挫折、有打击,但更多的是反思与成长。去年夏天,我有了“同桌”,我们一起发现、讨论需求,共同朝着“为客户带来价值”的方向努力。 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感谢他一直带领我成长。(@ 兔子)

image.png

走向解决难题的“不归路” 记得面试的时候,书记曾告诉我:“在神策你可能会遇到之前从未遇到过的难题,但你不能绕过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迎难而上”。当时,听完这句话之后,我并没有产生惧怕的心理,反而对神策产生了兴趣:究竟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呢? 在日后的工作中,我渐渐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刚刚进入 iOS 组的时候,我的任务是解决 JIRA 上遗留的 bug。翻了下 bug 的记录,发现似乎每一个问题都不好解决。当时我还很纳闷:为什么这些 bug 中就没有一个稍微简单一点的呢?后来我明白了,简单的 bug 早就被解决掉了,剩下的都是不好解决的难题。我只能迎难而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用尽了浑身解数:模拟各种异常场景、理论分析、网上搜索、请教同事等。虽然过程是曲折的,但是结果还不错,JIRA 上的很多问题都被解决掉了。

本以为这便是全部,没想到后来遇到的问题可比这些难多了。 大概是入职后的三个月,组长安排我来对接技术顾问,解决客户反馈的问题。从此,我便走向了解决难题的 “不归路”。 有客户反馈我们的数据库插入数据时会偶现崩溃,虽然数量不多,但秉承着“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原则,我们必须解决!拿到这个问题时,我思考应该不是数据库插入的问题,因为那可是必经路径,要是有问题,早就爆了,针对此情况,接下来要做的是排查出现崩溃的原因。

在跟客户确认问题是否复现时,客户反馈:“这是线上收集的崩溃,本地不能复现。”在毫无头绪的时候,我们先从排查过程入手,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关键信息点:客户的崩溃都出现在 iOS 12 的机型上。有了这个线索,以及对 iOS 12 系统的搜索分析,我们认定了问题所在,向解决方案迈了一大步。

最终,我们给客户提供了 iOS 12 上的解决方案。经过上线验证后,再没出现崩溃。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总结了如下的经验:对于已经获得的信息,可以尝试从中找出一些规律;问题的排查过程,可以整理成文档,有助于理清思路,开展后续的工作。同时,尽可能地获取全面信息,有些关键信息获取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细心,虽然问题的表现十分相似,但是问题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 这只是其中一个解决难题的场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对于神策军来说,每个难题都是一次考验,但我们始终坚持把事情做到极致,这也是支撑我们将问题跟进到底、寻根溯源的根本动力。(@ Winston)

image.png 用神策的文案规范和男朋友聊天 加入神策,主要是基于我自己的职业规划:之前的工作倾向于业务岗位,而我希望接下来能朝着大数据分析方向发展。纵观国内的大数据行业优质平台,神策自然是我的第一选择。 加入神策之后,我曾多次跟我的朋友炫耀:没想到离开校园之后,竟然还会有这样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机会!

通过公司的培训,最直接的收获是掌握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我现在的值班工作打了很坚固的基础。此外,我还养成了一些好习惯,比如神策的文案规范已经刻在我的脑子里了,就连给男朋友发的消息也是英文前后保留空格。

为了顺利通过培训串讲,我把产品知识一遍又一遍的梳理巩固,就像神策的企业文化中所讲——把事情做到极致。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做到全力以赴,这才是做事的正确态度。 从入职至今,如果说对于工作有什么感悟,我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两个字:成长。对我来说,什么是成长?放弃大厂优渥安逸的工作,来到神策重新开始是成长; 从两次串讲不过,到现在独立值班是成长;从非科班出身,到现在达到神策用人标准是成长;从面试的时候 SQL 中的 like 是什么都不知道,到导师跟我说你是零基础用人实验的成功案例是成长!

但在成长过程中,我也清晰地知道这是公司的平台、团队的帮助、大家的扶持一起造就的:小伙伴帮我梳理思维导图,寻找学习方法;导师和 HR 帮我做心理辅导;当我遇到问题,抱着电脑去找大家寻求帮助的时候,每个人都能给我积极正向的回应。 这些经历是我在以前的工作中从未遇到的,我很庆幸自己可以加入这么棒的团队!(@ 芒果不黄)

image.png

你见过两个月的新人培训吗? 加入神策的初衷主要是因为一句话,一句神策军都很熟悉的话:“做成一件事,成就一批人”。 当时为了准备面试,我搜集了关于神策的很多内容,偶然看到了文锋写的这句话。我不清楚文锋写这句话的心境,但我从中读到了两层含义:第一,务实。脚踏实地,坚持把事情做成,包括 “给客户带来价值” 的企业文化也是这层含义的体现;第二,责任。我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创业者不仅肩负着对员工的责任,同时还牵系着无数家庭,实属不易。所以,我愿意加入神策,也很感谢神策对我的接纳,我希望能够和更多的神策军奔着同一个方向,一起努力。

以往工作中的入职培训通常只有一两天,但神策的培训居然长达两个月,包括产品、SDK、企业文化等。起初,我对这个培训模式确实无法接受,但随着深入了解,我发现无论是神策的产品、SDK,还是解决方案,都有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就像人的成长一样。伴随着客户使用场景越来越复杂,神策的产品和 SDK 的种类、功能都在不断增加,这为神策服务客户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充分的准备。

通过培训,我最直接的收获是思维的转变。分享两个关键词:主动和互助。在培训阶段我和其他几个小伙伴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我会主动组织小组会议,在课下和串讲前相互提问、相互帮助,针对培训知识查漏补缺,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也获得了大家的正向反馈,互帮互助的行为也为我们这个小团队赋能,小组成员在串讲中都有不错的表现。 神策是一个有温度的团队。对新入职的同学,大家会主动给予工作、生活上的帮助;当遇到困难时,大家也会积极帮我指正并给出解决方案……

我觉得,文化的传递不应该仅是垂直方向的,也可以水平传递。当我从这个团队中感受到了温暖,那么我也会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不管是接触新人,还是负责培训,我都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人,让我们的团队更加温暖。 新的一年我会将温暖传递,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小周老师)

image.png

本文通过四位神策军亲身讲述,向大家呈现了在神策工作的部分场景,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你能对神策有进一步了解。 如果你也想和这样一群有趣的人一起做一件有趣的事,那赶快加入我们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