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原原2020

邓巴数:社交网络构建的理论基础

原原2020  · 简书  ·  · 2020-03-02 23:37

提到社交、社群,我们先介绍一个人,就是罗宾·邓巴。

他是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也是著名的“邓巴数”的提出者。所谓的邓巴数,就是人类个体所能维系的稳定关系数量在150左右——人们知道其中的每个人是谁,与这些人保持着一定频率的社会联系,也了解每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如何。


邓巴数

邓巴数理论被认为是很多社会性网络服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许多互联网从业者,尤其是研究社交网络的人,都极力推崇这一概念。张小龙曾表示,微信群中的很多功能都是根据邓巴数这一理论设置的。比如群人数在40人以内时,可以直接加入,而大于40人时就必须得到对方的同意;大于100人时无法通过识别群二维码来入群,这都是为了保证微信群成员之间相互熟识,实现沟通效率的最大化。

此外,《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和Facebook公司的卡梅伦·马洛也都曾表示,了解邓巴数背后更深层次的人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背景,为他们研究社交网络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邓巴认为,人类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关系的动物。互联网虽然提供了新的社交方式,貌似我们的社会已经被诸如Facebook、微博等社交媒体重新定义了,但并没有改变社交的本质。

人类继承了灵长类的高密度的社交互动能力,而人类与灵长类动物的差别在于,我们将这一优势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人来高质量的社会互动是其进化的优势。当然,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网络迭代和更替背后还有着更深的底层规律:人是寻求地位的猴子、人会寻求最有效的途径来获取社交资本。

原原 3月2日 坚持每日更新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