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烂了大街的不会取名

在武汉之三镇好人 感悟

烂了大街的不会取名  · 简书  ·  · 2020-04-04 09:11

昨天看了《在武汉--三镇好人》,老师吴悠,在里面被人指责,背社区居民指着鼻子说他在作秀。吴悠老师不说话,可我看着很难过。我不能去骂那个居民大爷,也许他看到的事情是这样的。

大爷听说有人发口罩,在疫情期间,口罩很稀缺,于是他来到发口罩的地方,他排队,和一群人拥挤,希望领到免费口罩。可居委会却告诉他,不可以领,还要赶他们走,然后又说不发了,排队的时候还有人用相机什么的排他们。

老人觉得这就是在作秀,和网上的骗子一样,就只是为了拍东西,不干实事,老人很生气,于是骂人。

可是老人在愤怒的时候却忽略了一点,别人排队的都是提前扫过码,登记预订过的,老人还有相同想法的人没有。

而吴悠,作为志愿者,家里还有老人生病了,累死累活的为别人,可最后却被人指着鼻子骂作秀,透过屏幕我都能体会到那种无力和委屈。

当然,也有人说吴悠是好的,认为他就算是作秀这种好的行为也应该作秀,诸如此类。

此时,有人说“她们之所以说好,是因为领到东西了而已。”,其实,这句话我是不认同的。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的大概有三类人:第一类是吴悠老师等的发放物资的工作人员或者说是组织者;另一类是受捐赠者,而在受捐赠者中又分成两种,一种是领到物资的,另一种是没有领到物资的。

现在没有得到物资的人说吴悠老师是作秀,无端指责他,这时另一种观点的人出来反驳,说他不是作秀,真的吃到过吴老师发的东西。领到了物资只是一个例证,况且,当事人就这么三类,组织人员不好评价自己,如果领到物资的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因为得了好处才说好也“失声”的话,难道就让吴悠等志愿者遭受诋毁吗?

作为老人一方,应该注意规则,除了看到别人得到了什么自己没有,也要看别人为了得到而做了什么,看事情不要臆想,看待事情最怕看到一个边角,自己主观就把事情前因后果补全了,只认为自己认为的。

另外的我们作为看客,也不要对人心太过失望,无需太过消极。向上看,阳光明媚。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