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金子是发光发亮的

流浪地球or流浪自我

金子是发光发亮的  · 简书  ·  · 2019-02-16 20:57

文/金子是发光发亮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流浪地球的剧情简介

近未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吴京 饰)在儿子刘启四岁那年前往国际空间站,和国际同侪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转眼刘启(屈楚萧 饰)长大,他带着妹妹朵朵(赵今麦 饰)偷偷跑到地表,偷开外公韩子昂(吴孟达 饰)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本片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



在一片评价声里,做为独立自我,我想谈谈我眼中这部电影所能带来的思考:

为什么电影取名叫“流浪地球”

1、对从小养育自己的家庭,是逃离背弃还是接纳拯救。

地球像母亲或是父母(一个人类亲密依赖的),也可以比拟为一个家庭环境。我们无法离开,也不想离开的,即便是那么衰老,在面临即将被太阳系吞没的情况下。

在众多此类题材的片子里,我们是唯一一个提出要带着地球流浪的影片,这里体现出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深度,同时也是全人类的站角度去看待(集体意识)。

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我们对从小出生,长大的家庭的认知,表达出很多内心的需求,如压抑,挣扎,反抗,不满,在家庭中的重要性等等,想改变却无从改变甚至是无能为力的感受。我们在长大后,有些人选择离开家乡,去远方读书、工作、恋爱,是为了什么呢?或许许多年后,我们才会领悟到其实我们最渴望的是哪些?期盼回到家里与亲人相聚却又害怕相聚,这种复杂的情绪是什么?或许爱之深才会恨之切吧!

我们曾以为的逃离成功,如孙悟空筋头云一翻,当暗自惊喜自己的本领外,的确如自己所料逃离了如来的神掌,却被现实打了狠狠一巴掌,发现真相的我们只是极力不愿意承认,我们的父母一直都跟随着我们,从未离开过。

既然掩耳盗铃,还不如坦然承认,这一举动便能迎来人生新的起点---转变,一缕曙光瞬间就能照亮头顶一片天空,这或许就是成熟。

最让我深思的是,当地球要进入木星要被降解前,刘培强在太空舱发现其行驶方向发生变化,要阻止地球前进并破坏休眠仓自我拯救后,与机器的对话里(Moss是一个高科技的一个机器人,并没有人的感官和思维模式,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都是遵循着系统的设定,当面对刘培强违抗系统设置要破坏并启动手工操作等一系列行为时),Moss说了一句话,“我并没有叛逃,只是在执行授权的指令。”

这让我联想到,

当我们要去异乡的学校或是单位时,我们会对父母说,那里的发展对我更有帮助。(我并不是想离开你,只是那对我更有利,这种行为非常合理。)

真实的内在对话时,也会有如刘培强和moss般的对话吧,真的吗?挣扎,否定的过程或许也如此激烈吧。。。。。。



2、 当面对自己最讨厌的状态时,是就地绝望还是绝地求生。

电影里有一段场景是:当所有人都认为地球没救了,各国的救援队都希望破灭,垂头丧气。最绝望的有两位驾驶员,他们饮弹自尽,连最后的获救机会都没有了。

思考:当我们与自己“怄气”了几十年后,终于敌不过岁月,最终活成了当初自己最讨厌状态,那会是一份凉透绝望,无处可逃,家?哪里有家?哪里才是最安全的港湾?努力过后仍是失败,内心的不甘心已无法让自己心安,最终选择极端的手段去应对,但我们仍可以看到更多的人选择的是最后一搏,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影片最后各国人类赶回来一起帮助,的确让人热血沸腾。

我们带着地球一起去流浪,更是一份责任和能力,虽然要经历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但我们还有子孙,我们的子孙还有他们的子孙,100代的时间付出,还会有更多希望和生存的可能,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性,只有行动才是生机,这也是一个家族式的繁衍与传承,更是一种信念的延伸与穿透力。

我们现在所做的,并不单单为我们自己的梦想、初心,而是我们坚信,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为我们的后代造福,更是对地球母亲及全人类的大爱的延伸与普照。

流浪自我,让自己不悔此生。

畅享这无数次的黑夜与白昼。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