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亭殿阁

蜀国劝降第一人, 千古骂名背后的他,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亭殿阁  · 简书  ·  · 2018-02-10 21:07

滚滚长江东逝水,随水而去的是当年三国历史,多少英雄豪杰,文人政客都被时光定格成了史书里一个又一个名字,一个名字一段人生,任世人议论纷纷说千年, 他们始终一言不发,沉默以对。一如谯周,世人对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他作为代表劝蜀国降于晋,在蜀国尚有大军之时,自此也留下了千古骂名,而在这背后的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世人大多不了解……

谯周,字允南,是巴西人,乍一听是个外国人,实际上,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读书,弱冠之年便已经饱读诗书,虽然少年丧父,满腹经论的学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过就像事难十全十美一样,谯周的人生也有不完美之处,第一是父亲早逝,这是命运的安排,人力无法改变;第二是他生的模样不好看,脸是父母给的没法选择,这也是他无法改变的,可是除了这两点,谯周还有一个不完美之处,那就是他的性子直,容易得罪人,这一点,不怪别人,是他自己的选择。不过,即使有这些不完美,也没有遮盖住谯周的优点,他有才华,而才华这东西是掩盖不住的,所以,他得到了诸葛亮的欣赏,并且让当时已经贵为丞相的诸葛亮对自己再三邀请,他这才从不出仕到进入朝堂。

关于谯周和诸葛亮,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那就是谯周在诸葛亮时期是个劝学从事,官不大,可他对诸葛亮的情谊却大着,在谯周心里,诸葛亮对他有知遇之情,这恩情重于泰山,所以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他不顾刘禅明令禁止大臣奔丧的旨意,为诸葛亮奔丧。忠义两难全时,谯周遵循内心旨意,为了当年的知遇之情而不顾一切。世人皆知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君臣关系令人动容,他们之间的知己之情令人羡慕,可却很少有人道,其实诸葛亮的一生,除了刘备,还有一个谯周对其的感情,令人动容。

诸葛亮死后,后来蒋琬上位,谯周升任典学从事,这是一个没有实权却有声望的蜀国特有的职位,通俗点来说,就是著名学者,而且是著名学者之首,由此可见,在当时整个益州,谯周的文化水平之高,可以说是当代大儒了。

但凡是学者,必心忧天下,谯周更不例外,三国后期,蜀国最辉煌的时候已经过,往事不可追,而谯周俨然第二个诸葛亮一样为蜀国殚精竭虑,只可惜,他的君主不是刘备而是刘禅,所以也注定了他最后没有成为第二个诸葛亮。当年,刘禅好不容易熬过了被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人“支配”的时光,人到四十,立了太子之后终于能好好自由一下了,故而在政事上表现的散漫了一些,而谯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赶紧劝谏刘禅,不忘先主叮嘱,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只可惜,谯周一番苦心,刘禅却毫不领情,反而戏谑的想着,既然谯周爱劝谏,干脆让他陪着自己日日聊天好了,于是谯周转任中散大夫。哎,刘禅以为谯周劝谏图的是个名声好听,想要的是官职,其实谯周哪里看的上这些?他要的是天下安好,他和当初辛辛苦苦打下蜀汉天下的刘备诸葛亮等等人一样,想要的是攻克中原,还于旧都啊!

谯周的一生,如果一直顺利,最后在史书里留下的,如今后人的评价里,他大概就是三国时期,蜀国有名的大儒学者,可偏偏命运不是这么安排的,谯周最终因为一件事改写了前面的猜想,那就是,他成了劝降的第一人,通常意义上来说,这样的人我们谓其胆小怕事,注定为人诟病。谯周不会不知道,可他还是这么做了,他的心也在滴血,可他别无选择。

诸葛亮死后,蜀国继续北伐,可情景却不如当初他所预料的那般,蜀国的北伐并不顺利,长年累月下来穷兵黩武,百姓耗不下去了,所以,当钟会领兵伐蜀,邓艾天降奇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成都城外时,谯周知道,这一次,蜀国是撑不下去了,是的,蜀国尚有兵力,可还能撑几时?当那些打下蜀国基业的前人,一统中原的梦想无法实现,甚至这整个国家的百姓还要为这个梦想而受苦时,是该坚持到最后一秒,还是让活着的人得到解脱,让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谯周选择了后者,这个决定让他为人诟病,可他没有后悔。

蜀国最后还是亡了,也留给了后人无数唏嘘,刘禅的投降之举,有人骂也有人为其辩解,说他这是保存了蜀汉国力,也守护了一方百姓……可谯周却几乎无人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一想,他才是主张投降的那一个人,是第一个以百姓和蜀国为出发点的人,最后却留下了骂名,他一生的才名也毁于一旦,世人不懂他,一如当初刘禅面对他的劝谏不懂他一般。这一切究竟值不值得呢?谯周没有给回答,只有不会说话的时间知道。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