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戴德文
简书摄影、书法专题官方推荐作者。微信公众号【戴德文随笔】。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摄影、书法、读书方面的原创作品,期待你的点赞与关注!
今天看啥  ›  专栏  ›  戴德文

我在简书上发现了这些有趣的现象

戴德文  · 简书  ·  · 2017-12-15 17:45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在简书待了有一年多了。相比那些注册了两三年、码字几十万的「元老」,我还算是一名新人。但对于许多第一次听说这个平台的人而言,我也算是个老用户了。

简书这个原创平台,从名不见经传到如今有数百万的日活用户,实现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简书上,我也经常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鸟」,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干货在手,学习无忧?

若要问在简书上写什么文章最受欢迎,答案非「干货」莫属。

你若稍微留意那些首页文章,都不难发现这个规律。很多文章的标题有个基本句式:

「我一年X了XX,只推荐XX给你」

举例,你可以写篇有关「书单」的文章,因为现在国人普遍焦虑,都喜欢收藏各种书单,此时你的文章标题就可以拟为:

我一年读了100本书,只推荐这10本给你。

很多人很喜欢收藏各种英语学习干货,所以,如果你的文章标题拟为「我一年背了X万个单词,推荐这些方法给你」,那么你的文章的点击率估计不会太差,只要你不是标题党,文内确实列出了一些英语学习方法即可,至于是否行之有效、是否有普适意义,那些不重要,他们喜欢才重要。

因此,那些各种干货「爆文」(阅读量较高的文章),无一不是条理清晰地列出一二三,手把手地教你各种「方法论」,这种文章往往都是非常受欢迎,非常吃香。被誉为「简书一哥」的简书签约作者彭小六,他的文章几乎都是此类干货,不论是读书方法、时间管理、理财规划,还是个人成长等方面。

事实上,去年刚进简书不久,我便已经发觉了这个「套路」,所以,那时我也写了几篇有关摄影和健身方面的干货文章,后来都成了我个人的「爆款文章」(其实阅读量也就几千而已),获赞一片。

事实证明,简书的用户确实喜欢阅读、收藏各种「干货」。

干货确实是好东西,如果你不忽悠人、不注水的话。它们就像各种武功的「修炼秘籍」,只要你按部就班地跟着练,假以时日,你也可以学会那套武功,然后到处威一下。

但问题是,很多人其实只是喜欢「学会了那套武功之后可以耍威风」的感觉,而并不喜欢其中苦逼的「修炼过程」,甚至幻想可以一步登天。因此,他们往往只是停留在一个劲儿地收藏各种「秘籍」,以拥有干货为荣,仿佛干货可以像金钱一样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我很好奇,一年前那些看了我的摄影文章、为我的健身干货点赞的人,你们的摄影水平现在有所提高吗?你们的健身减肥计划执行得怎样了?

2、「不耻下问」?

写干货文章往往还会带来一个「副作用」:一些你已经在文章中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东西,依然会有读者视而不见,直接当作问题而留言询问。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他们根本就没阅读我的文章,当然,你可说因为太忙没时间,或者没耐心去阅读长文,但我觉得真相很可能是——他们没有「只字不差地阅读」的能力!

这样说似乎会得罪一些人,以至于他们「纷纷取关」。但相比之下,「自欺欺人」不是更可怕吗?

你以为你学习了,其实不过是在「装」给别人看;你以为你成长了,那很可能不过是商家抓住了你的消费心理,让你「觉得」自己成长了,仅此而已。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其实你是在自欺欺人,因为你是他们的用户,你是他们的「财神爷」,他们岂敢得罪?!

你一直在踐行「不耻下问」的原则,但可惜你的问题没有问到点子上,你问了那么多,依然没有搞懂那些问题。即使你得到了你想要的答案,你也未必真会踏踏实实地去踐行。

不懂当然要大胆地问,但不代表你一有不懂的问题就要立刻去问人,这不叫「不耻下问」。如今已是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遇到问题,如果你连Google、百度都不懂得先问问,那你的学习能力也是令人堪忧的。

与其浪费时间地问一些没有质量的问题,倒不如先学习一下「如何学习」,问一些「如何正确地问问题」之类的问题,你觉得呢?

3、工欲善其事,「只需」利其器?

我平时在分享一些摄影、书法类的作品时,有幸收到许多网友的点赞和好评,当然也经常会收到一些问题。

如果我写的是摄影类文章,就会有这样的评论:

你的相片拍得不错,请问是用什么相机拍的呢?

如果我分享的是书法类作品,就会有这样的留言:

很喜欢你写的这种字体,请问你是用什么笔写的呢?

我首先要感谢他们的肯定与喜欢,这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我也理解他们提出这种问题的动机,他们也渴望拍出好照片、写出一手好字。所以,我真诚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这是我用的是华为麦芒手机拍的。

这是我用几十元的英雄钢笔写的。

但我这样回复他们之后,往往就没有回音了,我仿佛感觉到了屏幕那边的他们的失望表情。因为我的答案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我没有说「我这是用iPhone7拍的」,我也没有说「我这是用几百元的派克钢笔写的」,否则他们就可以开心地这样回复我:

我说嘛,难怪拍得那么好看。

哦,不出所料,难怪写得那么流畅,只有好笔才有这般效果。

可是,真对不起,我只是枚「穷逼」而已,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器材,只有这些你可能瞧不起、看不上的「普通工具」。令你们失望了。

我可以告诉你用什么相机拍照片、用什么笔练书法,但你并不知道,我已经拍过几万张照片,练了几年书法,因为我不会告诉你也没有必要告诉你这些东西。

一方面,我觉得这些都是必经的阶段、必下的苦功,没什么值得拿出来炫耀;另一方面,我又生怕说了这些之后,你会觉得我在装逼,你的好奇心和学习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从而让你变得缩手缩脚,不敢去大胆尝试,不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把它们学好,直至达到专业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固然有其道理,但请不要误解成「工欲善其事,只需利其器」,否则你追求的不过是成为一名「器材发烧友」或「钢笔收藏爱好者」,仅此而已。

我在去年10月17号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你是否也曾问过这些“万年问题”?》,当时我就指出,很多人其实不过是在重蹈别人的覆辙,重复许多别人早已问过而且早已解决了的问题,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些没有提问价值的问题上,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更可怕的是,许多的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文中,或者就在网上摆着,只要用搜索引擎稍花一两分钟就可以找到。要知道,学会如何利用互联网快速准确地检索、获取有效信息和资源,是如今信息时代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

事实上,这些现象早已非常普遍,并非简书平台所特有。如果不去反思这些问题,那么不管去了哪个平台,你都不会有任何进步,只是换了个账号提问而已。


感谢阅读。若喜欢我的文章,请君为我点赞。关注我,与君一起遇见生活之美。

往期文章推荐:
红计划 | 唐诗宋词中的那一抹“红”
为什么这部日剧会被誉为「神剧」?
摄影 | 你的美,我唯有以诗相对
有人因《罗辑思维》而变得「世界观失常」?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