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沐子恒
生于长安。书法初窥门径,历史略有所知。人生百...
今天看啥  ›  专栏  ›  沐子恒

马谡:凭高临下,势如劈竹,置死地而后生,以一当百也

沐子恒  · 简书  ·  · 2018-12-09 10:08

文/沐子恒

熟悉三国志的人都很了解这样一个人,若按满分一百分的数值化来评,他的智力可以达到85上下,在他的哥哥马良去世后,他也成为诸葛亮最器重的人,被当做接班人一样的培养。然而他却辜负了丞相对他的期望,在关键战役街亭之战中,惨遭失败,连累大军全线撤退,北伐无功而返,最终他被诸葛亮斩首示众。

诸葛亮一直是崇尚法治的,这种法治对庶民百姓如此,对王公贵族也力争如此,何况自己最心爱的学生。虽然如此,我依然为他的死感到可惜,在这个人才日益匮乏的时期,蜀国实在不应自折股肱。

在正史中马谡的死是一个谜团,我更倾向于《三国志》中所载“下狱物故(一说军法处置)”,就是坐牢病死的。因为我不相信诸葛亮会如此无情,虽然他有自己的一套言辞,什么“孙武之所以能制盛于天下,用法明也”,但是说实话,他斩的是吴王的爱妾,和他没有一点感情;他奉的是吴王的旨意,任用的也是吴国的将领,和自己没有太多的交集。


可是马谡和孙武不一样,他是丞相最好的助手和朋友,诸葛亮待他如亲生父亲,“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平定南蛮的时候他提出过“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最终使孟获诚心归顺,永世不反;蜀国兵马疲蔽,民怨沸腾之时,马谡适时提出“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后来,又是马谡成功的离间了司马懿,促使诸葛亮败夏侯楙,收姜维,破羌兵,灭王郎,紧接着连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令曹魏举国震惊。可以说他基本上已经成为诸葛亮未来的接班人了。

马谡是如此智谋之士,那么为什么他会在街亭之战中败的如此之惨呢?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马谡没有在军队的资历,没有军中的威望。马谡早年随哥哥马良投奔刘备,当时不过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刘备让他担任的都是文职,如县令、太守之类。但是马谡作为个文官,却不喜欢干那些琐碎的事情,深入基层,反而是个狂热的军事迷,张口闭口都是行军打仗,兵法韬略张口就来,却给了刘备一种华而不实的印象。刘备对他很不放心,在去世之前也叮嘱诸葛亮此人不可大用。

这与历史上的赵括何其相似。在长平之战前,赵国用年轻的赵括把老将廉颇换下来时,赵括的母亲就对赵王说:“当年赵括的父亲赵奢做大将的时候,亲自捧着饭碗服饰的将士有几十位,朋友好几百位,他把大王给他的赏赐,都分发给手下将士和周围的人。而赵括刚刚做了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朝拜,士兵军官没人敢正眼看他,受到的赏赐全部拿回家藏起来,整天想着在哪里买良田美宅,他和他爹不一样。”但是赵王没有听从意见,结果导致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

由此可见,作为一军之首,不仅仅是靠主上赋予的权力、个人的威严就可以让士兵信服。而马谡初入军中,没有治军经验,也无法深入到底层官兵中去,在面对魏军重重包围危亡之际,才想到让士兵替他卖命,让士兵四下冲杀,并亲自砍杀畏缩不前、临阵后退的逃兵。如此做法,不免让将士们心寒,失去对主帅信任,自然免不了部队一溃而散。


第二,能置于生地却置于死地。置于死地而后生需要一鼓作气,不能僵持下去。马谡和赵括的情形有些像,他本可以按照王平的建议,把营寨扎在五路交汇之处,却不听意见,执意扎营在高坡上,指望军队在魏军气势低迷的时候四散而下,能抵挡住魏军的进攻,笃信兵法中“凭高视下,势如劈竹”的教条,强行将士兵置于绝地。

他的灵感大约来自于汉出的名将韩信,和破釜沉舟的项羽。可是这些名将在断绝自身后路的时候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出奇兵奇袭,并非正面撄其锋锐。在夺取敌军后方粮草、打乱敌方阵脚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补充。而马谡就没有考虑到,人是要喝水的,万一局面陷入僵持,要做最坏的打算。

魏军在围住山头后并不急着进攻,围住山头两三天,蜀军既无粮草,也无水源,不战自乱,自己的士气倒是低迷了。可见置之死地而后生必须以能激发士兵的斗志为前提,最好能做出身先士卒的姿态,有一番慷慨激昂的动员,能让士兵愿意跟着自己出生入死。并且这股士气还不能僵持太久,被围困上两三天,局面就陷入不利了。

第三,马谡没有了解他的对手,没有做到知己知彼。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策划的较早的一次北伐,此时魏国方面派出的不是司马懿,而是曹真和张郃。张郃素来以“临机巧变”著称,用兵机变无双,懂得战术变化,擅於安营布阵,根据地形布置战略战术,没有他预料不到的情况,诸葛亮都非常忌惮他。

当他看到马谡放弃城邑不守,反而在山顶扎营,嘲笑不止:“这是一个二货。”他能根据地形做出不同的选择,而马谡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可见选择之前了解客观条件和敌我优势是多么重要。


在马谡兵败街亭之前,诸葛亮新得了姜维,所以有人说,是姜维的归顺导致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是按演义来讲的),我较为同意这种看法,但只能说姜维间接的影响了马谡在诸葛亮心中的地位,但这并非决定的因素,要挑出其中最大的一条理由那就是:马谡失街亭这个罪过实在太大。不仅损失两万多将士,而且功亏一篑,收复长安的希望全部落空,更有甚者,还使诸葛亮自己置于险境。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依法御下固然正确,但总要适时适度适人而定,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应因一时之误而自毁长城。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说,那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尽管历史上对于马谡的死法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我比较相信《三国志》的一种记载,相信他只是坐牢后死在狱中,如果他能像野史戏说中说的那样,化名宁随,重新为蜀汉效力,那或许是一种更好的结局。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