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华小五

看了那么多干货文章,为什么我们仍然成为不了更好的自己

华小五  · 简书  ·  · 2021-08-01 19:55

在信息时代,知识获取的门槛大大降低,信息之间的壁垒几乎不复存在。

无论是处于人生低谷的朋友,希望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或是囊中羞涩,在为生计而奔波的朋友,想通过理财实现财富自由。

可以说,只要你想,可以学到任何你想学习的知识。

但为什么,在信息获取如此便利的今天,看了那么多干货文章的我们,还是不能成为理想中自己。我觉得原因主要无非这几个。

1、别人的,终究是别人

世界上不会有两片一样的树叶。同样的,每个人的生活背景、所处的环境都不能完全一样,那么虽然你们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但解决方法可能是不一样。

很多人在看到一篇干货文章时,非常深有感触,感觉这篇文章说的就是自己也一样。但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

我们的世界可以分为表象的世界和抽象的世界,表象世界的一切都是抽象世界的体现,比如说冰箱,它抽象的功能是什么,是保存食物,而冰箱就满足了这个功能。

同理,一个问题你不仅需要看到表象,也即是现实的体现,你更需要看到问题在抽象世界的体现,也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们经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从任意一个起点出发,都可以通往罗马,但相反的,如果你从罗马出发, 你并不一定能回到你原来的起点。

就比如你看的这篇干货文,他是从A一路走到目的地,遇到了C问题,但是他成功解决掉了,并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留给了后面的人。

你是从B一路走到目的地的,在这里,你同样遇到了C问题,当你看到他留下的文章时,你无视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觉得既然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就用它用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来解决,这肯定是行不通。

问题产生的背景、环境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必然也不相同。

橘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却变成又酸又小的枳,就是这个道理。土壤、天气都不一样,哪怕你用同样的方式去培育,也很难结出同样的果实。

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你需要将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拿来主义”要不得。

问题的产生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当你要解决问题时,你首先要剖析自己面临的现状的根源是什么。爱因斯坦说过:“你不能在问题发生的层面去解决问题。”你要多问自己几个“Why”,直到自己找到抽象的本质。

当你找到问题的本质以后,就要去看这个解决方法后面的根本逻辑是否与你的问题能呼应上,如果可以,那么你既要将其“因地制宜”,变成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法。如果不可以,那么只能另寻他法。

通往成功的路有千万条,想成功的人更是有上亿人。遇到的问题的人肯定不止也你一个,在你不断地探索中,去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将其“本土化”,变成你自己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如果他们和你并不相同,也不要担心,创新是需要积累的,你积累的过程中,一定可以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就像爱迪生所说:“所有的失败的选择都是在排除错误的答案,成功的概率只会越来越大。”

2、没能坚持下去

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人都倒在路上,真正成功的人是能坚持到最后的人,

想要做成一件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你要面临形形色色的人,也要处理各式各样的意外,如果你总是因为一点意外就停滞不前,那么成功注定与你无缘。

如前文所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你可以学到任何你想学的知识,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但有的人总是太过于浮躁,他们想成功,却总想在蓝海中徜徉,总想着自己对某个行业、技能存在着特殊的天赋,不是自己不够努力,只是这个方法不适合。

每当在一项技能上沉浸的时间太长,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便觉得这个方式是无效的,是不适合自己的。

他们要么去调整赛道,去到另一片红海,要么就是学习新的技能,觉得总有一个方法适合我。

在知识学习中,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意思是只要你在一个领域里,用对的方法沉浸学习一万小时,你都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那什么是对的方法呢?我认为只要你肯下功夫,或许在刚开始觉得这个方法效率比较低,但当你具有一定积累后,当你对这个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你自然就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下去,在民国时期,那么语言学的大师,他们要达到一定的语言积累,哪有我们现在这么容易,可以现在有专门的辅导老师教,有大量网上可以利用的资源,但他们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就是凭借我们所说的死记硬背,一遍遍地背,再有了一定积累后,就知道自己怎么学才有效,就这么一直坚持下去,终成为一代大师。

我在学写作的时候就是这样,就报了一个写作训练班,然后学习写作,刚开始的时候还比较顺利,觉得写作挺容易的,在训练班里面,还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之后越写越不知道写什么,就没能坚持下去,中间停顿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后来,觉得写作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很多东西,又开始坚持写作,一直坚持写。

在写作的过程中,自己也总结了一些写作的方法,现在对我来说,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不能说是手到擒来,至少比以前写一个800字文章都要抓耳挠腮的我还太多了。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坚持下去,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3、只做表面功夫

《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说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性格是相当难的。

的确我们的性格基因、环境等诸多原因综合塑造而成,当你发现自己一个坏毛病、坏习惯时,他们其实已经伴随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你要想改变他们,不花费相当大的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人的天性都是“懒惰”、“畏难”的,这是人的基因决定的。由于在远古时代,物资缺乏,没有足够的粮食来补充身体的能量,所以我们能量越少的活动,我们越愿意去做。

此外,当一件事如果形成习惯之后,越做就会越顺手,耗费的能量就会越来越少,这就是习惯养成的原因,好习惯和坏习惯也都是如此养成的。

所以当我们想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就是如此之难,我们本能地不想耗费太多的能量。

当我们有意识地改变时,我们总是倾向于从最表面的开始,它能给我们最直接的反馈——我们又在努力改变着自己。

此外,当我们在发现很难向下推进的时候,就是退一步,去找最舒服的地方去做。就这样一步步地退,就这样止步于这些表面现象。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在努力改变自己,修正自己的坏习惯了,而且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因为不觉得痛苦,没有耗费太多功夫。

很多人都是如此,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出改变了,这样表面变化给了他们一种自己有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假象,其实只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至少他们可以给自己一个交代,他们沉浸在这种自我满足当中。

其实什么都没有变,一切还和往常一样。

蛋壳要自己从内打破才是生命,凤凰要欲火才能涅槃。真正的改变一定是痛苦的,一定需要极大的毅力才可以做到。

我们不能满足表面功夫,而是要真正地一层层剥开自己,露出“血淋淋的心脏”,达到最深处。

天将降天人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