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Nicole林小白
前电视台记者/齐鲁壹点专栏作者/TEDx讲者 已出版《每天多出一小时》 微信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ID:living4ever) 微博:Nicole林小白 文章首发于“林小白的漫天谈地”公众号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今天看啥  ›  专栏  ›  Nicole林小白

你那么努力,为什么还那么失败?

Nicole林小白  · 简书  ·  · 2017-11-30 10:42

文/林小白

互联网的畅通,微博、知乎等平台的兴起,新媒体的横空出世,让一拨人感到了焦虑。原先信息相对闭塞时,大家都安于自己的圈子,觉得自己过得挺不错的,结果互联网一来,通过微博、知乎各种新媒体一看,人们才发现,原来我混得这么差啊,原来人跟人的差距是可以这么大的!

今年,我常常听到一个段子叫“贫穷抑制了我的想象力”,如果说,贫穷真的抑制了我们的想象力,那你是否有想过是什么抑制了你的成功?你可能说是运气,也可能说是努力,还可能说是能力,答案可以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就是认知的区别

猎豹移动的CEO傅盛曾写过一篇很火的文章《成长就是认知升级》,在文章里他说,人和人一旦产生了认知差别,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比如马化腾,他通过投资形成了足够的行业认知。当他投资了这些公司后,他就不是在跟一个普通的产品经理聊了,而是跟各种大咖聊,他用投资挣来了很多认知,就会知道国外市场的规模、方向和目标,知道国际化有哪些机会,就能抓住机会。你必须承认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就像你得到了一个有千万级粉丝的公众号的实习机会,你决定要去,但有人可能会说,“实习又没工资,白打工的事情干嘛要干?”这些人因为认知处于底层,一切以钱为衡量标准,就会错过大把大把的机会。因此,一个人真正拥有的核心武器,根本不是资源,而是认知

一、没机会,真的怪不了运气

每个城市都有人碌碌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缺少机会,为没有伯乐的来临而感到郁郁不得志。这时再看看周围有些人,怎么那么好命呢?于是就断定,他们的运气太好了!

有运气这回事吗?蔡垒磊(蔡叔)在《认知突围》中说,当然有运气,但运气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多时候,并不关运气的事儿,而是跟你自己有关。

首先,我们天天念的“机会”究竟是什么呢?它其实是指一定时间内迈向有利的可能,它从来不是随机由运气抽取的。

很多人有这么一个认知误区,觉得机会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但事实是,这种“可能”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碰到,只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并没有满足开启它的条件。

《认知突围》里写了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你想接触一位女神,恰好今天她跟你在同一间教室上课,这就是机会。只不过你很平凡,你的女神并没有注意到你,但正好班上要请同学做即兴演讲,你完全可以上台,这样女神就会知道有你这么个人了,这也是机会;但如果你想在女神心里留下更深的印象,你肚子里应该要有料,这样即兴说几分钟,保准她注意到你,这还是机会。

不信?你可以简单回顾下你之前的人生,你就会发现不少这样的事例。显然,机会这种东西根本就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每个人手上拥有的资源不一样、条件不一样,因此能开发出来的结果自然不同。如果你手上什么资源都没有,对不起!对你来说,机会当然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就算你再等,它也不会主动出现在你家门外。就算出现在你家门外,它也不会敲你家的门。

所以,想要让自己拥有好运气,你要先拥有解锁机会的条件,而这个条件,需要你自己用资源自行开发出来。

就像蔡康永的那句金句: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因此,先做起来吧,与其将时间浪费在原地踌躇和等待,不如先做起来试试。在做起来的过程中,你可能就会开发出自己的资源,拥有了解锁机会的条件。别再用静态思维看待问题,踌躇观望,等着机会从天而降幸运地砸中你,完全就是白日做梦。

二、努力,不足以让你过上好日子

不知道何时起,大家对“哈佛的凌晨四点半”特别推崇,大家总认为“这个世界上更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于是就去盲目追寻努力。

努力当然没有错,但只有努力那可能就错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蔡叔在《认知突围》里很系统地解释了为什么只有盲目努力是不够的。

首先,不少人的努力就只有汗水。

我不知道你是否见过牛犁地,牛看起来很“努力”,但它只是在干一件自己并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苦力活而已。它只知道,我只要一直在这里走来来去,到点了就有吃的,于是就走来走去,并不在意其他的事情。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也像一直在犁地的牛。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每天努力究竟是为了什么。每天早出晚归,觉得自己在努力地应对生活,但这样的努力,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他们的努力只是为了赚养家糊口的钱,并不包含对自己的规划,也不会产生什么能力积累。这样毫无目的的努力,自然是费时费力又不讨好的。

其次,很多人只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努力而已。

你朋友圈里有没有这样的人?三天两头晒打卡,每个月必见他转发课程报名链接?抑或是在深夜拍一张凌乱的办公桌,暗示自己正在加班?

这些人可能是真的努力,但是他们的努力很多程度上是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同和鼓励,而蔡叔认为“努力的动力是内生的”,这种依靠外部才能努力的人,对待事情就很难专注,总会缺乏持久力。

除此之外,很多人以为时长越久就越努力。

就像前面提到的“哈佛四点半”的执念,很多人的努力只看时长,以为自己工作到深夜,或是早上早早起床学习,这就是努力,其实这并不准确。

就像我们大学期末考前,学校图书馆里坐满了人,但你能说他们从进图书馆到离开图书馆的时间都在努力学习吗?自然不能,因此,在考虑自己在努力上的投入时,请你把注意力放在“有效时长”上。

“有效时长”是指你真正投入做某件事的时长。好比你在图书馆从早待到晚,但你真正投入学习的时长可能只有三小时。因此,努力的效率要点是——将你的有效努力统统用在刀口上。 说直白点,就是要拎清你努力的方向,毕竟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然后在你的高效时间段完成那些最重要的事情。

努力不仅需要汗水,还要有智慧。正确看待努力,才会让你离成功更近。

这是一个矛盾的时代。机会和焦虑并行,成功和失败擦肩而过,你想要拥有无限机会,就要突围你的认知。你的认知没上一个台阶,你就能看到更大的视角,发现更多的机会。毕竟在这个时代,我们缺的不是信息,而是认知。谁掌握了正确的认识,就能扼住时代的喉咙。

—END—

相关内容分享:

改变自己,先从“为什么”开始

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最聪明的投资是投资时间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发送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South_Lin

作者简介:林小白。热衷旅行,热爱写作,正过着白天写公文、晚上写故事的生活。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