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静等花开abc

全国班级联动(主讲郭英山)

静等花开abc  · 简书  ·  · 2021-05-03 22:16

主讲:郭英山

(一)分享的第一个故事

1.处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更需要走进学生心灵,做耐心细致的教育。让受害者自强,学会保护自己,让害人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友善待人,这才是教师的责任。

2.措施: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的方式。首先,应对陈新,和家长商议后暂时取消他的住宿生资格,家长每天放学接送,这就避免了他与刘旺、张杰的过密接触,打掉了小团体的主心骨。同时让陈新明白一个人的面子,是内心的善良,良好的品行,是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面子丢失是自己的行为不当造成的。如果失了面子,就需要反思自己,用真诚的言行,重新获得大家认可,不是对同学蓄意报复,错上加错。这样,在我和家长的帮助下,陈新认识到了错误,可是认识与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这件事,大家对他的形象变差了,对他是一个不小的打击。陈新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落期,家长与老师不放弃他,积极的陪伴,重新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转变大家看法。初三上学期,孩子走出困境,性格回归了淳朴。

刘旺家长教育过于粗暴。我与他进行交流,指出教育方法的错误,特别详细介绍了刘旺与他人打架下重手的情况,家长听了很害怕,决心不再采用暴力方式进行教育,多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也暂停了刘旺的住校生资格,每天由他的父亲接送,让父亲与他谈心(长路漫漫,两个人更容易亲近),父亲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到父亲的温暖,孩子了解父亲的故事,增进亲情,补上家庭教育亲情这一环,孩子的暴力心最终软了。

留守儿童张杰,因家庭原因,父母不可能回来,缺少陪伴,没有存在感,情感缺失。我在班里给他专设一个小组,关照组内同学多与他交流,关心他,建立情感依托。让他每天帮助班级做一件好事,有意义的事,目的不是惩罚,也是一种情感正能量体验。张杰每当帮助同学时,都能收到感谢的话语,情感很惬意。同时他帮助别人,也得到别人帮助,享受到了一个又一个关怀,我也借机与他交流,引导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样他有了新的团队的归属,交往面广了,也有了更多正能量的朋友,不再与陈新、刘旺产生依赖。

受欺负的杨虎、宋斌学生,更不敢掉以轻心了。每一周的饭卡消费记录都要调出来查一查,发现一点蛛丝马迹我都要过问,不敢有任何疏忽,这也是传递一种信号,老师时刻保护他们,让他们每次吃饭都有安全感,值班时站在他们附近,增强这种内心体验。把受欺负的杨虎、宋斌也编到单独订制的小组,每周进行调度,对这几名学生实施日常生活,学习双向帮扶。我也常常指导他们,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合理处理的方式,正确的面对危机。心理上的安抚,生活上关爱,行为上指导。他们慢慢走出这一段不愉快的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学会保护自己,获得了人生成长的一笔财富。

(二)成长的变化

—你关心的是弱者吗?

随着临近期末的时间越来越近,各科慢慢转到复习阶段,他上课睡的时间越来越多,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了,时常迷茫地看着一切。我不知道是为他的现状悲哀,还是为我们教育悲哀。他是个好孩子,仅仅是成绩差了一点儿,他是班级的一份子,这个班级也应该有他的笑容。我有时常常想,小民将来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但我又不愿意想,一个做事没有自信,没有奋斗,没有成就感的人,人生怎会有目标,怎能幸福!

2.措施:对小民进行思想教育最为关键。他非常听我的话,我与他聊在学校的生活,往往问上一句,你觉得咱班级哪名同学最好?他都会说某某同学对我怎样好,所以他是最好的人。就这样一次树立一个好榜样,十次树立十个,班级就有四分之一的人,让他感觉到对同学对他的好。到了第十几个人,我问他愿意与他们成为好朋友吗?你们能成为朋友吗?小民低下了头,因为他知道前段时间,仗着自己身高力大,与其中的一部分同学发生了冲突,无法成为朋友。我问他问题出在哪?自己怎样做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引导他从自身找原因,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这样才能纠正他的错误行径。小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不知如何去做。我告诉他,用真诚的心,与同学交往,做一些有益的事,就会把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忘掉,就能获得真正的友谊,他表示赞同。

(三)感触:

第一,一个孩子的思想行为具有不确定性,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定型,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适时进行帮助和指导。

第二,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孩子的善良本性,是我们教育的起点,孩子成长中出现了问题,激发孩子向善的愿望,就能把出现偏差的孩子拉到正轨。

第三,关注班级小团体的影响,瓦解不良团体,把小团体转化为班级建设的正能量,成为班级建设的助手。

第四,孩子的问题根源在家庭,一些教育是学校老师无法给予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家长密切配合,家校合育才能有大的效果。

第五,班级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用集体的氛围来影响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风,形成班级正能量,是教育的防护墙。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