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艺味深藏

朋友为什么会反目

艺味深藏  · 简书  ·  · 2018-10-04 14:40

陈太丘跟朋友相约于某天中午一起出行,可是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他等不着,就自己出发了。

就在他走后不久,朋友才到。朋友看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正在门外玩耍,就问:“元方,你爸爸在吗?”

元方说:“我爸爸等您很久,您也没有来,他就先走了。”

朋友一听,很生气,骂道:“真不是人!原本跟我约好的两个人一起走,现在他丢下我自己离开,还讲不讲信用!”

元方当年只有七岁,却已经能明辨是非了,他听到这个人骂自己父亲,就回怼他:

“你跟我爸爸约好的,没错,但是你们约的是中午,过了中午你还没有到,明明是你自己不守时不讲信用的,我爸爸等你很久,等不着才离开的,现在,你却对着儿子骂父亲,真是没有礼貌!”

这个朋友一听,卧槽,这小孩子,伶牙俐齿,说得不无道理,让我这个大人都感觉到惭愧,不可小瞧他哟。

他就想去拉元方的手,表示自己只是一时性急,并无恶意。结果元方不鸟他,头也不回地回家了。

留下那个人自己在风中凌乱,尴尬不已。

这是摘自《世说新语》里面的一个短篇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如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短短百字文,完整一故事。我和小丫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先是觉得朋友不对,习惯性怪罪别人,推卸自己的责任。

可是又一想,朋友也许有特殊原因耽搁了呢,他的本意原不想失约的,可若是身不由己,被迫迟到了呢?

陈太丘没有错,约人不至,自己先行,元方少年老成,不卑不亢,父子两个的行为都是正常人的表现。

唯有这个朋友,约会迟到的原因,没有说明,又因为性急口快,怪罪他人,所以元方就先跟他不客气了。

若是陈太丘知道,朋友当着儿子的面,骂自己不是人,估计也要跟他反目了。

“哎,如果是现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了,”小丫说,“现在一个电话打过去,不就解释清楚了嘛。”

对啊,试想,陈太丘等不到朋友,打个电话问一下原因,朋友如实告诉他,自己有事儿会耽误一会儿,叫他不用等了,自己先走吧。

或者朋友怕陈太丘着急,事先打电话给他通知一下,说自己因为某事不能及时赶到,叫他先行一步,自己随后就到,那不也就啥事儿都没有了吗。

就如十一前我跟狂妃约好的,假期见面,虽然我心里当时已经非常明确地决定要去汕头看她了,但我深知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就没有把话说得那么绝对。

谁知道还真的起了变化,当我知道去不了,赶紧发微信给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是一千多年前,是没有微信的,没有电话的,没有汽车和自行车的,穷人甚至是没有鞍马的,交通就是靠双脚的,所以有了突发情况,是不可能及时通知的。

所以,朋友反目,不单单是人的因素,还有社会的因素。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