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饼子读书

做人的取舍之道,何谓正确取与舍?把握这一点才是理智的处世方式

饼子读书  · 简书  ·  · 2018-11-22 08:33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牵扯到的似乎又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为人处世方式,就是关于人生的取与舍,经常会在一些心灵鸡汤中或者是一些为人处世的哲学书中看到,这样关于取舍的原则和把握的方式,自己也在此总结一番。

我们平时做的事无非就是两种,对自己身心有益的事,对自己身心有害的事,对身心有益的事,如文学艺术,读书、旅行这些都是陶冶情操,有益身体的一些行为,但有害的事其实就并不那么简单,纯有害的事,不会流传和延续下来,延续下来的有害之事大多都有害益参半,两者皆有。

我先说说这有益之事,我们平时在不断的读书、学习过程中,都是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每一个进步,每一个知识的积累,都会给自己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从而让自己不断的继续下去,从事艺术活动,是一种灵魂的洗涤,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价值判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心智成长,以此形成了人格发展的良性循环。

人类确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在发明事情的时候,竟然会有如此的千差万别,截然相反的对立和矛盾对比,这有害身心的事如“黄赌毒”,这些事情既不是获取什么知识,也不是什么提高了自己的心智和情操,这种行为一半是沮丧一半又有可能是快乐,我刚才说的那些不会流传下来的坏事就缺了这一点,益害参半的特点。

如我经常看到一些炒股的人,他们的特征和“赌”有点相似,虽然打着投资的旗号,但大多数心态没有摆正,他们有时充满了焦虑,有时又看似无端的兴奋和快乐,我不知道这种情绪会不会影响到健康,但我对这种变幻无常的心态并不乐观。

然而为什么这些含有对心智有害的行为,我们总会趋之若鹜呢?并且一直这样的被一代代的延续下来?很明显就是一种追逐利益的心理在这里决定了这些行为的存活,刚才提过,没有利益和好处,这种行为就会消失,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人要追逐自己受益的目的,出发点竟然是为了前者,目的是为自己像艺术、读书、旅行这样的有益之事而为之的事情。

原来绕一圈又回来了,原来都是为了做对自己有益的事,但这种行为在心理上又是对自己造成伤害的,是挤占了我们天性中可爱的那部分,把自己心绪给异化,弄得自己面目全非,但其实自己做任何事,都只要站在自己健康为原则的情况下,所有的一些有害之事,都会被自己否定掉,很多人问题却出在对自己心灵的健康从来都不关心,而只关心肉身健康。

我想稍微具有一点知识的人,都理解这两者是成正比关系,但唯一的缺点是,这两者的联系却不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联系。

文:饼子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