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青鸟诗

Imagine中的乌托邦

青鸟诗  · 简书  ·  · 2018-09-30 21:32

imagine all the people ,                        sharing all the world .                            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              but I am not then only one .                  I hope someday you can join us ,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文‖青木


我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直播里才了解甲壳虫乐队的,在上个世纪风靡全球的披头士乐队,一首《hey judy》让全场观众齐声高唱,于是那个暑假听了很多披头士的歌,其中一首就是《imagine》。

在我印象当中,在某个夏日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子照在我床头的一角,吊兰在窗台上缓慢舒展枝条,微紫的鸭拓草开出了小花。鱼缸里的金鱼在嬉戏吐着泡泡吃着隔夜的鱼食。MP5里就响起了这首《imagine》。

就是从这首歌开始我才开始喜欢上英文歌曲。有时候你喜欢上一个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不求自来缘分还要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动。《imagine》就是这样的一支歌,她很美很动人,像极了我喜欢的姑娘,提着裙摆在盛开的薰衣草中央自由舞蹈,婉转优雅,那也是我心中想着的地方。

《imagine》是理想之歌,是共产主义之歌,是乌托邦之歌。在我年少时每每关注到战争宗教等冲突的时候,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从何而来,为何而争?谁主宰我们?我们又在为谁而奋斗?所谓的人间大爱也只是口头上说一说吗?人又有多少的私欲呢?

约翰列侬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道“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成员,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披头士乐队的灵魂人物,主唱兼节奏吉他手,诗人,社会活动家,反战者。1994年入选摇滚名人堂

不难看出,从一个反战者的角度来看约翰列侬的《imagine》,我就能够理解很多。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这是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映衬。我在初中的英语课本里首次读到乌托邦的单词Utopia,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乌托邦,当然对于共产主义的构想也一知半解。我的历史老师从来没说过共产主义的模样,她只是说在她经历的的年代是有多么的刻苦,所以只是以为共产主义就是比以往要好。

乌托邦也是。后来我才知道,在英国的某个时期出现了这么一批空想家,它们迫于对现实的无奈,所以一直想重新构筑一个永远美好的家园。我猜想约翰列侬也是个空想家,《imagine》就是最好的说明。在想像的乌托邦的乐园里,没有国家之分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宗教之分没有等级之分,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无尽的快乐和自由。

当然这是约翰列侬的心声也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心声,每当我听到钢琴的前奏就要闭上眼睛去想像一下乌托邦里的孩子是如何在欢笑,这里没有战争没有纷争没有偷窃没有凌辱没有欺骗。我想着这就是共产主义的模样吧。


又想起了《桃花源记》中的场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异曲同工的美好。我现在就会认为陶渊明也是个空想家,谁都有追求美好的权利,乌托邦的蓝图已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虽然人心难以维持,但仍旧有许许多多的人希望有这样的家园来慰藉他们的心。

如果你觉得生活很艰难的话,生活不公平的话,就听一听《imagine》吧,想想总是美好的,而且一定是很美好的。我想着在某个醒来了的清晨,人们都不说话,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阳光,我的吊兰拖着长长的枝条吐出白色的小花,金鱼在歌唱,鸭拓草也结出了果实。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