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ET可不是地球人

文字最美

ET可不是地球人  · 简书  ·  · 2019-06-01 13:54

2019-06-01  12:54  周六  有些阴天   常熟   惆怅茫然

        而今,你要是问我这世上最美的是什么的话?我的回答一定是文字。

        世界各国各地的文字,几千年里流传至今的文字,有形的以至于无形的,残缺的还是以至于完整的,看的懂得还是看的一脸茫然的。在我看来,都是世上最美的。除此之外,更别无其他。

        最美的,是文字。不是那些充满了珠光宝气的金银玉镯,也不是那国色天香的绝色美人,更不是高高在上的无上权利。

        是的,是文字。是这个流传了几千几万年却又生生不息不灭,又在世界各地呈现出不同色彩的无臭无味的家伙。

        文字的背后是什么呢?文字的获取方式又是什么呢?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面对?

        文字的背后透露着的是前人无数心血的结晶,无穷的思想妙悟,足以解决世间出现的的种种烦恼忧愁。读书便是最好的方式,静下心来,耐心思索其间出现的的心情、故事、道理、时空种种。

        喜欢文字。小的时候自己倒是没有多少的感觉,后来长大了,却惊叹于发现文字中竟然会暗藏着如此诸多的妙处。既可以慰人难过之处,又可以抚人伤心之时,还可以济人危难之际,更可以化人迷雾之时。一方面可以使着我们自省自律,发现自己的残缺之处。同时又可以令我们自得其乐之间,得其妙处。还可以使我们神游世间前后数千年间的轮回,追溯历史潮流,感受自生命始世间百态、形形色色间的生命交替,各色人物的起起落落,宠辱一生。俯瞰神洲大地的繁华与苍凉,惊呼山河重峦叠嶂间的灵动与浩渺。

        时常在想,一个人的一生里要是不接触到字,那该过得是该有多么荒凉无趣且致死的悲哀难过。

        文革十年里,知识分子回到乡下,几乎人人都要随身带着厚厚的几摞书。几年的时间里,一本书不知道要前前后后翻阅了多少遍,直至卷边发皱,页面发黄,一本书再也看不出它本来的面目。

        我想,现在不知道还有几人还可以会如此深情地对待一本书。随手翻来,匆匆几眼,随手而去,几乎成了今人的常态。那些年里,人们为了一张报纸会不惜走十几里的山路去借,在昏黄如豆的灯光下一夜不眠的读完后天亮时再爬着十几里的山路还给人家。

        那个时候,只要有文字读就是好的,不管其载体如何,形象如何。那个时候,读书人的精神也是至纯至善的,令人敬佩。一个借的爽快,一个还的及时,读的自然会倍加珍惜。那个时候,读书人是一种社会先进分子的身份的象征,更是精神上独立进步的代名词。

       前人多慧而少智,今人多智而少慧。

        古人读书确实不免有着考取功名的打算,但是却还是有着一大批可以为国为民的读书人。而今人呢,读书却是又为了什么呢?读书本就是为了,启发明智,解答自己内心的困惑的。可随着一代代人的流传,读书的初心早就弄的本末倒置了。

        红袖添香夜读书,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如饥似渴,窃书不是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读书人是可爱的,是令人敬佩的。想来也不难怪,为什么富家的千金小姐会喜欢穷的一穷二白的读书人,又为什么历经千百年的修炼成了精的鬼狐仙子总是垂青厚爱于屡屡不能及第的穷秀才。

        字以人生,人以字生。因为人的出现才会有了文字的发明,因为有了文字的记载,人才会生生不息的繁荣。

        想来,我们都是幸福的,可以接触到浩如烟海文字,在文字的世界里尽情的舒展、遨游、绽放自己。

        如果你说你自己不幸福,我想那一定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好好读书。如果你说你自己读书之后还难过,我想那一定是因为你自己读的还不够彻底,因为在任何一本既可以称之为书的物什中,我们都可以寻找心灵的一方净土,供身心灵魂的安置供养。

         愿你时常接触文字,愿你多读书,读好书,做好人,好好安处自己的灵魂,得其所哉,不负此生。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