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贤哉飞也

按分钟来过日子

贤哉飞也  · 简书  ·  · 2020-12-26 09:24

有一句话,形容生活过得无聊。是说,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如果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无聊,那到时候回过头来看,估计会悔恨吧。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或者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有时候很矛盾的羡慕一个状态,就是度日如年,但这个八成是形容煎熬的,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如果是自觉地把时间以分钟作为衡量单位来对待,是否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呢?或者说,会给我提供一个更新的角度,与之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呢?这个很值得一试。我先从思路上捋一捋。这么做的时候,感觉时间变多了,只是感觉,因为大家都约定好了,一天就24小时,对于谁也不会多,对于谁也都不会少。那更充分地利用时间,更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对于时间的感受,如果能感到时间变慢了,就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如果人的一生以完成多少件事情来衡量的话,那这就相当于延长了人的生命了。鲁迅先生貌似(一定是貌似,他要是没说过我没辙)说过,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这也就是说,在天分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投入的时间就成了拉开差距的关键了。如果连投入时间都差不多的时候,那仍然会出现差异,这是什么愿意呢?有人可能说是效率,没错,效率不同确实会影响到成果,但是就是这个效率不同是如何产生的呢?假设在同样的时间内,能掌握的知识是相同的,那就好象就是效率没有差异了,但是有一种情况呢,就是虽然是时间相同,但是不同的人对于时间的感受不同,有的人更加的专注,会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中把时间拉长,而不够专注的人却任由时间肆意溜走。想起了朱自清的《匆匆》里的一段话: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里,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去,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段文字应该是回头的时候,看到时光如梭的感慨。真正处在时间之中的时候,也就是当下,是不会有类似感觉的,当然,也会有快慢之分,原因在于当前处理的事情是否顺利,顺利的话, 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不顺利的话,就会觉得时间过得较慢。回头看自己经历过的时间,一般都会觉得很快很快,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头一看,哇,已经过了10年,20年,30年了,年轻的时候就不会有类似的感觉,总觉得时间慢,为什么呢?因为从5岁到10岁,经历了他整个人生的长度,但是从40岁到50岁,只是经历了四分之一的人生,回头看的时候,会觉得时间好短也可以理解了。再回头看,在同样的时间长度里,尤其是短时间,比如几个小时,去完成一项工作的时候,如果非常专注,会觉得效率很高,我认为可以从自己对时间的感受来看,时间对于专注的人来说,被拉长了,同样的时间做的事情多了,也就是所谓的效率高了吧。己得在机器猫的漫画里有这么一段,大雄想要发奋努力学习,为了第二天的考试,然后哆啦A梦就拿出了道具时门,对于大雄自己来说,就感觉时间变慢了,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得了60分。说起来,我记得大雄的考卷都是零分。虽然是个科幻故事吧,但跟主题还是挺贴近的,只是它把人的感受转换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

之前也有过番茄工作法,就是为了保持高度的专注,将工作时间规定在20分钟左右,在这个时间段内,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力去解决手头的问题,不受其他任何情况的打扰,到时间之后休息固定的时间。我觉得这种方法,跟我说的按分钟来过日子或者按分钟来工作有异曲同工的意思。从按天到按分钟,是1440倍的差距,未免让人知难而退,认为这个时间端过于短小,不能做成什么事情,但是如果按照番茄钟的方法,把按每分钟来做调整为按每二十分钟来过呢?与按天做就是72倍的差距,感觉稍微好一些。类似的,找到跟自己的节奏相搭的时间块,然后高效地生活,这可能是我理想中的样子。当然,要留意的是,时间块选定了,但是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我能想到的调整原因可能有两种,第一是自己的感觉被放大了,时间块可能就需要缩小来适应;还有就是有些事情不适合使用当前时间块作为单位来处理,也需要进行调整了。还有一种,我之前没有想过的,我之前总是想着把天调整成分钟,没有想过把天调整成周,旬,月,季,年,这感觉就是让时间飞快消逝,不是我期望的样子,我希望在不知道能维持多久的生命中,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虽然有心理准备,我也得奔着更理想的人生努力。至少要做到(也许很难做到,只是说得轻松)“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今天读了景天老师的文章,也说了一个有关价值的观点,我很认同: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做出自己的贡献。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