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米莫Szeto

《银河补习社》里的家庭教育

米莫Szeto  · 简书  ·  · 2019-07-21 20:39

最近很热门的《银河补习社》,我也和友人去刷了。看完之后,感觉跟之前的期望值对不上,有蛮大的心理落差的。可能是140分钟不够剧情的展开,可能只要把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这个主题推到公众面前就够了。这些年来我看的影视剧寥寥无几,有关家庭教育的话题,唯一还有点印象的就是赵薇和佟大为演的一部电视剧,不过其中涉及到具体的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很少。借着这些影视剧来反思日常的育儿还是有点太浅了,反而是像《爸爸去哪儿》这一类的综艺节目,里面表现出来的东西更多一些,可参照的东西更多一些,能够带来的启示也更多一些。

PS:最近几个星期也看了不少的电影(好吧,看的是动画片),虚长这么大年岁了,终于看得进去也看得懂一些东西了,对于电影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想要去刷《摩登家庭》了。

在看《银河补习社》电影之前,我就看了一些影评。其中有这么一句影评大意是这样的:可能有些人会不喜这部电影,因为影片里的父亲很理想化,现实中的父亲做不到,不想被对比被“质问”。我在电影中看到了一些觉得影片中的父亲做得好的地方,也有我不认同的地方。“理想化”这个词,并不能放在这个父亲身上,虽然他做的比一般的父亲做得更多。关注亲子和育儿这个领域久了,我发现有不少父亲做得都很好,以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父亲加入。

我看到的影片中的父亲做得好的地方有:把儿子放在心上。做火炬手之前,在给儿子用足球做地球仪。举着火炬抱起儿子,那个时候的他眼中只有儿子。在儿子对父亲和母亲的反应中也能看得出来儿子更依赖父亲,更相信父亲。父亲就算在监狱里面,还能够以跟儿子做游戏的方式让儿子主动回家。而在他出狱之后,面对问题学生的儿子,他还能很轻易地获得儿子的理解和谅解(儿子的生气和委屈就如昙花一现般结束了,这是有之前积累的心理基础的)。父亲是唯一一个一直在肯定他、赞美他的人,其他人的不理解不认同让他更容易靠近那个给他爱、接纳他的人。在整一个影片里面。跟儿子心灵靠得最近的就是父亲。其他的角色,感觉就像是为了存在而存在的。

但这个父亲的角色真的是完美的吗?我觉得不是。

他母亲在监狱里面质问了他一句话:他在法院上慷慨陈词为别人背黑锅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母子的感受?这句话不知道真实与否,影片中没播出来。但他出狱之后就开始写申诉书了,所以他是真的主动去背黑锅吗?如果真的是,那么他就不太负责任了。基本国人都被教育要舍己为人,如果牺牲你一人可以拯救全世界,你会不会牺牲你自己?就像《流浪地球》里面的那个场景,在地球即将撞上火星的时候主角牺牲了自己拯救了地球。但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个人很渺小,我做不出什么假设。

但如果不涉及民族生死存亡呢?日常中很多这样的选择。你愿意牺牲你的家人去成就另外一些人吗?我想到了一件事情,我们这个社会之前是有歌颂过这样一种现象的:一个伟大的老师,为了在考前辅导学生,而不顾自己家里面无人照顾的生病的小孩。最后学生考出了很好的成绩,而小孩子是否能理解自己的母亲这样的行为是无所谓的。我其实是不喜欢这样的选择的,这是我的态度。

还有就是,这个父亲一直很温和。他有情绪的场景不多,设计院的人不给他开证明,虽然他说:“你在玩我吗?”整个语气也是很温和的,爆发的时候迁怒他儿子。被设计院其他人发现了他们在那个房子里,来质问他们的时候,他推翻了一个架子,生气地咆哮。在洪水中,害怕给了他力量,他抢过了军人手中的喇叭,去向洪水中的儿子呼喊。另外一次是他说他教育失败,因为他儿子让他不要再申诉了。愤怒和害怕各发挥了一次作用,其他时候,包括他对学校的训导主任说话的时候,都算是很平静的。这样子的情绪内敛,我在上一辈人的身上还是蛮常看到的。我从这些情绪内敛的人身上感受他们想传递出来的信息是这样的:稳定是最重要的,一些类似于伤心、绝望、不知所措等等的负面情绪是没有必要的。他们会直接否认自己的负面情绪,也会否认别人有这样的负面情绪,觉得不应该。我听过这样子的论断很多次。

而我的态度是:一个人如果否认自己的情绪,否认自己的感受,我认为这是不够爱自己。我曾经有一次陪我女儿去参加一个集体活动,有一个水上活动,是在两个平台中间,悬挂着一条条绳子吊着的木桩,如果踩不稳木桩掉下去的话,下面的水能淹到我女儿的大腿。这个时候,天上还下着雨,她很害怕,一直在哭,但是她又很想能够走过去,所以我走在前面带她,不断地鼓励她、指导她怎么抓绳子,怎么放脚,怎么移动。而她边哭着喊着害怕边移动。我们走得很慢,她后面的小姐姐小哥哥就时不时说她胆小。我就一边鼓励指导我女儿,一边在雨中对那小哥哥小姐姐咆哮:她这不是胆小,她很勇敢,明明很害怕都还去做才叫勇敢,你压根就不害怕你去做这件事情,那叫什么勇敢?只是你胆子大一些而已。对,这就是我的理解。我不会跟我女儿说“不要怕”,害怕、愤怒、伤心、失望等等负面情绪,我都是允许她有的,但我会带她去认识这些负面情绪的来源,并告诉她如何去面对,并去做她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省略掉面对真实情绪的这个步骤,直接跳过去行动。我们人又不是一个个的工具,专门用来解决问题的,我们人是有人性的,情绪情感,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学习方法和航天员的选择,这个牵扯到的人多了,也复杂一些。影片中在学校教育这部分设置了很多牵强附会的巧合和理想化的人物角色,我们几个吐槽了各个人物角色,有能说说笑笑的,也有能引起思考可以讨论和发表自己意见的内容,我就觉得特别好,特别开心。我们总得借着一个个的契机,在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和他人的讨论里面才知道自己原来是怎么想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认识自己、表达自己的方法。如果有这样的组织,几个人一起看一部电影,然后线下坐下来讨论人物、剧情、联系现实,那多好。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