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倪绍旺

凝视自我 突破困局

倪绍旺  · 简书  ·  · 2018-10-11 05:40
图片发自简书App


    香港大学刘宁荣教授在日前的演讲中分享解决国家困局的三个关键词凝视自我、另类思维和逆境突破,他说的是国家问题,其实,对于每个人面对困境困局,这三个方面都很重要!

  但是我更喜欢面对困局,要凝视自我。自我问题解决了,困局自然解开。困局皆因困境,困境全是心境!

    困境,大自国家、社团,小至家庭、个人,常常会发生困境问题。政治人物有政治人物的困境,教师有教师的困境,生意人有商业困境的问题,甚至老病的困境、家庭的困境、失业的困境、医疗的困境,几乎无人、无处、无日没有困境。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当我们受到表扬、获得成功时,就会受到激励,变得积极进取;而当我们遇到重大挫折时,就会失望沮丧,变得灰心丧气。然而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在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面前,我们要学会面对现实,学会如何挺过逆境,健康成长。为什么某些人能够战胜那些难倒绝大多数人的困难呢?为什么某些看似会失败的人最终能够逆袭成功呢?是哪些心理因素帮助他们战胜困境呢?每个人的困境不尽相同,面对困境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有些人处于困境冷静沉稳,举重若轻;但有的人颓丧失望,一蹶不振。冷静沉稳的人之所以沉稳,是因为他们对待人生、对待困境有较为清醒的认识。首先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时时处于顺境,也不可能常常陷入困境。顺与逆总是相伴而行的,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处于困境内心就能坦然几分。   

    了解困境形成的原因,能让人看清自己。有的人遇到困境一味怨天尤人,认为命运不公,时运不济,自己才走到可悲境地。但命运本是个虚无的东西,时运也不那么靠谱,把自己的身家堵在它们身上,是不会顺遂多少的。造成困境的原因里,外物只是起到了较小的作用,而我们自己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进行一次选择,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结果的变幻,无数结果的累积才共同造成了今日的困境。所以困境出现时,别怨天尤人,不如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找到原因,既可以平复许多怨气戾气,又能帮助我们找到出路。如果你十分相信命运造成了困境,不要紧,因为命运之说也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你的潜意识指引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这句话是说,我们每次做出选择,有些是经过意识思考后的结果,有些不经过意识抉择,而是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潜意识做出了决定。在潜意识的未知世界里,存在着我们不知道的工作模板,它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我们做出看似不同的选择!如果能将这个潜意识意识化,也就是觉察到它,思考它,我们就有改变自己行为模式的可能。不管从意识层面还是潜意识层面,都是我们自己决定着命运。所以呢,当困境出现,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

    身处逆境,应该先稳住自己,看看自己能够做什么。如果什么都不做,只去抱怨,会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无力,最终被它们吞噬。

    曾经看过一段话,不知道该做什么时,就去赚钱,如果不会赚钱,就去读书学习,如果不想读书学习,去锻炼身体也好,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我觉得这段话特别适合处于困境中的人,想办法赚钱,能使自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读书学习能丰富心灵,锻炼身体才有力量和能力挑战困难。总之它告诉我们,迷茫失落之时,只需关注自己能做什么,然后认认真真去做,慢慢的,迷茫会过去,困境也会过去。

  遇到困境时,到底要如何突破?

  闭紧嘴巴,少说多做。有时候遇到困难,多说无益。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情况,也不是所有是非都能说明清楚。这个时候,只有闭紧嘴巴,多做事,少说话,只要有精神,有力量,是对的,就一直做下去,必定会有转机。

    咬紧牙根,奋斗向前。汉朝司马迁受腐刑之辱,却咬紧牙根完成《史记》;隋朝静琬大师为保存法宝,咬紧牙根雕刻《房山石经》,留下了世界上最大一部石书。古来大德圣贤成就的背后,无不来自一股对理想的坚持。咬紧牙根,就能激发潜能,增加力量,勇往向前。

  把紧心关,坚持正念。随着物质的进步和丰富,人类面临人性挑战。有些人遇到困境就出卖人格,出卖理想;也有些人积欠巨债,自杀了事,大好年华毁于一旦。其实困境不可怕,即使事业失败,只要把紧心关,坚持正念、坚定信念,必定有拨云见日的时候。

    盯紧目标,信心完成。目标就是方向、方针。没有目标,容易迷失方向,即使身处困境也要有计划,朝着目标前进不懈,必定有完成的时候。 困境并不是绝境,勇敢面对才有办法可想,逃避也躲不过。困局就不要被困在局里!要有信心突破困境!

    石岩里的小花,突破困境,所以摇曳丰姿;湍流中的小鱼,逆流而上,展现活泼生机。吾人应扩大心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缚,才会健全茁壮。

    身处困境,还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不奢望不失望,才是真正的勇者。面对困局,凝视自我,审视内心,学会“扼住命运的喉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