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勤奋的冬猫猫

如何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教养?这里给你支招

勤奋的冬猫猫  · 简书  ·  · 2020-02-06 14:05

邻居家孩子来到我家做客,在沙发上没坐多大一会,突然就若无其事进了我的卧室。

下一秒发生的事,更让我崩溃。只见他一跃而起,跳上我新铺好的床,打了几个滚后。。。。这情景顿时让我有点懵。

说起来,这个孩子,除了平时在楼道里见到,简单打个招呼,并没有太多交集。

倒是孩子母亲,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时常会见着面时候,聊些家长里短,久而久之,大家也便熟络起来。

虽然搬到这个小区还不久,但是孩子妈已经给我送过几次,诸如自制的小食啊,饺子,泡菜

什么的,一来二去,我也理当回馈一下。

于是买了些吃食,切了水果拼盘,邀请邻居跟放假的孩子,来家里简单吃个便饭。

不成想,我新买的床单,就这样被“蹂躏”了。

当然,表面上,我还是云淡风轻的。任谁遇到这个情况,作为一个大人,都不太会横加指责。哪怕,真的是这个孩子错了。

因为我们的本性里,总是要求我们要保持一个优雅大气点的形象。又或者,即使你说了,换来一句“不好意思啊,他还是个孩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心眼里,我觉得这样的行为,充满了任性,乖张,不服从,这并不是那种可以称之为放浪形骸之外的洒脱,本质上单纯就是没有教养的容易撒泼。

事件不大,但我相信,生活中,不乏有很多这样的熊孩子。

基于既定的结果,我们要去做的,更多应该是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而远非怪罪结果这么简单。

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问题?

到底是哪里出错,导致孩子无法无天,漠视规则,而不是彬彬有礼,礼貌客气?

答案,我想,应该在孩子的童年。

了解儿童心理学的朋友都知道,孩子从婴儿期开始,会有一些发展的关键期,以及许多更加细化的发展阶段。

在这些相应地阶段里,会有一定的成长需求,成长目标,当然,也就会产生相应地成长结果。

而最为关键的是,婴童时期,如果能够培养好规则,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以说是,一劳永逸。

那么什么时间建立规则比较合适呢?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0-2岁是黄金期,尤其是,1岁半的时候,是最佳时间。

这个阶段里的孩子,主要通过感知运动与外界发生交互联系。拿我们通俗点的话讲就是,已经很能明白大人的一些行为,并能够做出反馈,甚至有些行为,会在反复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得到巩固。

而斯金纳行为主义观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

这恰恰说明,在这个阶段里,家长只要注意互动中自己的言传身教,总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通过耳濡目染传递给孩子,孩子是很容易在天长日久的熏陶里,逐渐习得这些好的行为,而远离摒弃不好的行为。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不也是这个道理么?

想要孩子拥有更好的教养,从以身作则开始,从反复塑造好的行为,不断强化良好行为做起。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