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孤独的航空公司

为什么反派吃肉冷血大变态,却依然被人崇拜?

孤独的航空公司  · 简书  ·  · 2018-02-06 21:31

heylo,乘客们,今天的航班准备飞往移民星。

请抛弃随身物品,只身乘坐孤航航班,我是安检员鱼璇鸡。

安检员虽然英语很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口音很敏感……

所以观影十几年(扯扯淡)来,安检员慢慢发现了一个小秘密——那就是,很多美式标准电影中的反派都有外国口音。

比如《雷神3》中的死神海拉

《复仇者联盟》里的洛基

《银河护卫队》的罗南

《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

上面这几个例子都是浓浓的英国口音。而这也堪称电影中邪恶反派们最常用的口音。

不单单是电影,动画片里的反派也常常使用英音。

《狮子王》中的刀疤

《阿拉丁》中的坏宰相贾方

口音对于人物性格特质的影响特别大,很多时候这个人一开口,我们就会对这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产生既定印象。

根据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对比美音,标准英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给人更聪明、更能干、更有吸引力、社会阶层更高的印象。比如每年发表新年致辞的英国女王大人。

同时,英音也会给人“更没那么可信、不善良、不真诚、不友好”的印象,因为听起来太严肃太一丝不苟——这还不是为高智商没人性大反派量身定做的口音?

捷豹广告就特意以恶搞的方式,夸了一把英国口音。

来自语言学研究者 Chi Luu 的说法是,比起那种“一听就是大坏蛋”的口音,英国口音有点微妙的层次感,让人觉得反派是多面的、立体的、不那么穷凶极恶的,而不是单纯的一刀切。

比如《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虽然他吃人肉冷血狡诈,但你依然觉得他优雅高级,莫名对他心生敬佩。

除了英音以外,以前的反派口音还经常选择俄罗斯、德国和南斯拉夫,或者干脆设置黑人。

反派们身边的小喽啰口音则通常来自一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地区,比如爱尔兰口音、黑人英语、西班牙工薪阶层口音等等……

总之就是没人说标准美语。

好像制片方就是想营造一种把“像我们(美国人)”和“不像我们”两种人分开,坏蛋一定就跟“我们”不一样。

(好莱坞:

这样设置让人很容易想到,以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比如二战和冷战时期的影响让德国、俄罗斯、东欧口音成为反派的常驻口音。

随着时过境迁,这样的习惯保留下来,难免会被观众指责这样属于地域和口音歧视。

这在美国这个“地域、种族歧视”高度敏感的国家,一定是很难长久继续下去的。

但讽刺的是,一开始的美国电影,并没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外国口音,而是清一色标准美音。

《卡萨布兰卡》时期都是老式美音

群众们上街游行,抗议电影中只用美国口音,说这是地域歧视的表现。

所以后来美国电影中开始为了“政治正确”设置其他国家和其他肤色人种的角色。

其实安检员有时候觉得,美国人真的很蠢,或者是为了政治正确而故意做蠢样。

虽然现在电影中一定会有黑人、黄种人等等,但是大多是纸片化角色,什么主角的亲戚朋友,富有的背后支持主角的商人,美国总统等等,伟光正的大主角依然永远是——美国白人。

《蝙蝠侠:英雄归来》中,小虫好朋友是亚裔

初恋是黑人

未来女友是黑白混血(微笑)

这样为了“政治正确”设置的鸡肋角色,安检员觉得真的很恰当的体现了“抵制种族歧视”呢。

其实安检员觉得,电影不该被“地域歧视”“种族歧视”绑架和干涉。

安检员觉得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这个故事情节该怎么进行,就怎么进行。这个角色谁最适合,谁就来演。

《月光男孩》完全只是讲两个人的爱情

无关肤色无关取向 奥斯卡实至名归

当年《月光男孩》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网上一片群嘲,说完全是“政治正确年”,特意把最佳给黑人影片,《爱乐之城》被黑幕啊,blablabla……

但是安检员拍着胸脯说,这部电影得最佳,完全是应得的。

安检员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看到这样弱化人种,弱化性取向的片是什么时候了。虽然几乎全部演员都是黑人,但是导演并没有声嘶力竭的哭喊不公呼唤正视。

而是以最普通的视角,拍摄最普通的爱情故事,只不过恰好,主角都是黑人而已

安检员宁愿看到导演专门拍一部反种族歧视的电影。

也不愿意看到导演硬塞一些尴尬的其他人种在电影里,来表达他所谓的“政治正确”。

(咱们国产剧的口音,也就普通话和日式普通话的区别了)

当然电影中利用不同口音塑造角色性格,就是另一个话题了,如果想看,留言告诉安检员,我能想起来就写。

本期航班准备降落

请各位系好安全带

下期我们再见

孤独的航空公司★lonely-airline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