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青树下
读书积累知识阶段。 持续有输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青青树下

读《如何高效学习》

青青树下  · 简书  ·  · 2019-12-18 11:18

学习其实是一种抓概念的过程。如何将一个概念是什么,怎么样,如何用完全理解之后,学习的过程就完成了。

而一本书就是对概念系统地讲解的过程,所以读书的标准就是准确抓出概念就是读书的成果。明白如何高效学习的原理,其实也可以准确的了解如何高效读书。

在《如何高效学习》中,主要讲了一个重要概念——整体性学习策略。在我个人学习经验中,知识过于零散,没有将各种知识信息纳入到一个整体的知识架构中去,最终使得学习变得散乱而无效率。就像一间布满了各种杂物的房间,如果没有归类整理,如果没有集中存放收纳的原则,就会很容易用的时候找不到东西。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读本书的目的

鉴于我对自己的分析,自己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漏掉了提问思考的过程,并且在这方面可能存着弱点。所以想要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进行弥补,于是选择了这套“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系列丛书来读。我想从书中学习一种学习的态度,让我能够做到学习到对我有用的知识,学习到对我来说正确的知识,而不是学习别人教给我的知识。

我读本书之前的思考

《如何高效学习》当中提到了整体性学习策略与我意识当中的整体学习是否一致?整体性学习策略有六个重要步骤,这在我之前的个人理解当中是不明确的,应该重点去阅读。另外知识信息的五种类型,对我来说是个新鲜的概念,作者把知识信息加以分类,就会有不同处理信息方式,我更期待不同的处理方式有哪些,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由此会多一种思维方式,先将面对的知识信息加以分类,再进行批次处理,效率应该会更高一些。

快速阅读本书

能过快速阅读之后,我发现如何想要大体了解本书的主要概念及概念关系,只要通读第四部分 整体学习的总结就可以了。如果仅限于了解本书的内容,那么读完第四部分,再快速跳读印证一下,基本上这本书就已读完。这是不是高效学习应用的一部分呢。

重点了解内容

整体性学习策略六个重要步骤

获取 理解 拓展 纠错 应用 测试

如果要用类比法来理解这六个阶段的话,我觉得类比做西红柿炒鸡蛋这个菜。

获取

如果你不会做这道菜,我们就需要获取关于这道菜的做法的信息,我们要抓重点,现在不需要去通读大菜谱,只要找到关于西红柿炒鸡蛋这个菜的做法就好了。

所以在获取这个阶段的三个主要目标:简化 容量 速度

简化 在获取的信息中将无用的东西尽量删除,只有那些对你形成模型非常有用的信息才需要认真学习。菜谱中关不超过糖醋排骨的内容对你现在这个目标没有用,放弃。

容量 信息简化之后,就尽量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关于西红柿炒鸡蛋,你要尽可了解,要怎么选食材,用什么调味料会更好,鸡蛋要用什么样的更味美等等,就这个重点深入了解

速度 如果错过了饭点,是无法消除饥饿的,所以速度很重要。

理解

所有信息都已经获取:做法已经学习,食材已经备好,接下来就是根据不同的东西进行整理,西红柿要改刀,鸡蛋不是整个进锅的,调料要怎么放法也有讲究。

书中说大多数人到了理解阶段就止步不前了,所以不是备好食材,往锅里一倒就自己成菜了,需要我们烹制,需要我们精心了解各食材的关系顺序

拓展

备好食材只是前提,炒菜的过程才是真正开始。改刀永远不如大厨就是如此道理。大厨会问:西红柿要切多大更入味,鸡蛋要怎么炒才能色泽更鲜,调味料的比例、火候要怎么把握。更重要的,学会了西红柿炒鸡蛋,会不会举一反三做青椒炒鸡蛋,蒜苗炒鸡蛋等等

纠错

剔除错误信息。比如在炒菜过程中,哪些调料不必放,哪些顺序不能改都是需要纠正的。

应用

将知识应用到各种情境去,包括现实生活。学会了一道菜,总结出了做菜的基本顺序,总结出了调味的基本用量,都是知识模型,都可以在其他情境中去用,甚至可以将做菜与学习相联系进行类比。

回想自己在学习中,可能更多时候只徘徊在获取这个阶段,就像做菜,可能只停留在看菜谱的阶段,所以很难能够最终尝到西红柿炒鸡蛋好不好吃。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