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阿蓝

学佛日常之金刚经第二品

阿蓝  · 简书  ·  · 2019-10-18 11:33
善现启请分(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品提到,佛陀和众弟子乞食回到祗树给孤独园,用餐完毕,安坐之后,就准备上课了。

经文如下。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时,长老须菩提从座位中站了起来,开始向佛陀提问。

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解空第一,意思是说他在佛弟子中对于“空”有着最为透彻的理解。

佛的十大弟子各有所长,比如之前有提到的阿难,是多闻第一,即是说他博闻强记,脑子跟电脑一样好使。

佛陀讲法,都有一个当机者,负责向佛发问、请佛讲法。《金刚经》的当机者即是须菩提,整部经都是佛陀与须菩提之间关于“空”的对话。

佛陀讲法(图片来自网络)

须菩提先是按照古印度僧侣的规矩给佛陀行了个礼,然后在发问前先夸赞了下佛陀,说:“举世稀有的世尊啊,您很善于帮助诸菩萨安心护念......”

听起来像拍马屁,但学生在向老师请教前,先捧一下老师,也是一种尊师敬道的表达方式。我们现在跟老师请教时,也会有类似的表达:“老师啊,你昨天讲的课真棒,对我的启发很大。现在我还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想请教一下您......”

说完夸赞的话后,须菩提代众生向佛陀提了两个问题。他说:对于想要获得最高等智慧(无上正等正觉)的众生,他们的心该如何安住?如果起了妄念,又该如何降服呢?

佛佗觉得须菩提的问题很棒(善哉、善哉),在肯定了须菩提后,然后把须菩提的问题又重复说了一遍。

是不是有点啰嗦?不光是金刚经,在其它佛经里,这种翻来覆去的话也有很多,看下来,你会觉得,这经书真是不嫌啰嗦啊。就像爸爸妈妈教小孩子、老师教小学生一样,总是反复地说:你要这样哦,你要这样哦。

但在佛法面前,我们不都是小孩子么?甚至还只是小婴儿。教小婴儿说话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一句话反复念啊。所以不要说咒语是迷信,世界上最有魔力的咒语就是父母老师对小孩子的碎碎念了。

另外,从上课的角度来看,佛陀重复须菩提的问题,就像老师在敲黑板,让大家集中精力,听他接下来怎么解题。因为接下来,佛陀会花大把功夫为众弟子解答这个问题。

大家如果听过禅宗达摩安心的公案,可能会想,同样类似的问题,为什么达摩祖师一句话就解决了,而释迦牟尼却要费尽唇舌来说呢?

达摩安心的公案很简单,如下。

二祖慧可求师安心。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

二祖慧可求安心,达摩说拿心给我安,二祖说心找不找,达摩说安心完毕。就这样,二祖言下顿悟。

佛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方便法门。意思是说众生根器不一样,在授法时,要根据受众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传道说法。

这就像,即使我们是在解释同一个道理,但考虑到大学生和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一样,我们沟通的方式也不同。这是一个沟通的智慧。

二祖在找到达摩之前,已经经过长时间的修行,达摩的一句“拿心于我安”只不过在捅破那层窗户纸。而众生,还在修行的路上,所以佛陀在后面与须菩提的对话中会不厌其烦地引导大家去发现到底心应如何安。

我们下篇看佛陀如何回答须菩提。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