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王道明

【当下在哪里】之一 // 当下,就是那个小男孩

王道明  · 简书  ·  · 2019-07-20 18:23

今晨,在游泳馆看到一个小男孩,大约4~5岁的样子,很可爱。头发黑黑,眼睛不大不小,却总带着笑意,说话的声音脆脆的。

当下就是那个小男孩

小男孩应该是和妈妈一起来游泳的。在更衣室里换好游泳服之后,小男孩突然“哎呀”了一声,撒腿就往外跑。我听到男孩儿在女更衣室门外喊他的妈妈。妈妈没有应答,想必已经换好泳衣进入泳区了。

男孩儿跑回来,原地转了一圈儿嘴里又喊了一声“哎呀”!显得有点焦急。很快,他却笑着又喊了一句“哎~~呀!”

这个“哎~~呀!”和前一个“哎呀!”很不同。

前一个“哎呀!”短促而焦急,这个“哎~~呀!”中间拉了一个长长的长音儿,而后的那个“呀”却是脆脆的一个短音。这个不寻常的“哎~~呀”让人听到的是俏皮和欣喜——好像发现了什么喜人的秘密。

我很好奇!这个小男孩,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可并没有慌乱却是这种反应。我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笑着看他,他也对着我笑。他显然知道我想问他什么问题,没等我问,就主动说了出来。原来,他的游泳眼镜在妈妈的包里!想让妈妈取给他,可妈妈听不到,怎么办呢?小男孩接着说:“没关系呀,我到游泳池边上,就可以见到妈妈,让妈妈回去给我取呀。”

原来那个俏皮、欣喜的“哎~~呀!”是小男孩找到了解决方案。

那一刻,我确认,那个小男孩的“哎~~呀!”带我进入了“当下”。

昨天一篇有关“当下”的文章,承蒙文友鼓励,多有留言点赞。也有友人私聊我,认为关于“当下”的表述还是不够形象。

这个小男孩给了我一次形象表述的机会。

感知他的可爱

埃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一书中阐释:

当你与思维认同时,你就陷入了时间的陷阱:你会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之中。 ——这样你的心思会完全被过去和未来占据,而不愿意接纳当下时刻,并容许它存在。——过去可以赋予你一个身份,而未来代表了解脱的希望或任何一种形式的满足,因此你会强迫性地认同它们,但实际上这两者都是幻象。

托利认为,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用“思维”而不是用“意识”(我个人更倾向于用“感知”这个词儿)活着。思维,容易把你带入回忆或妄想的境地。而一旦你处在这种境地就没有能力去“感知”当下了。

就像我听到那个小男孩“哎~~呀!”一声的时候,我就在当下。我完全感知到了那个小男孩的欣喜和俏皮。——换句话说,那一刻我没有沉浸在自己的某种回忆,或者是某种幻想之中。所以我感知到了小男孩当时那种可爱的情绪。

反之,我或者是其他的某个人,在那个时刻,在用“思维”思索着 自己因过去而生的某个懊恼,或是因为未来而生的某个焦躁。那就不太可能“感知”到那个小男孩儿的可爱。如果是那样,我或他就并不在“当下”。

所以,俗世间的“当下”很简单。

抛却基于“过去”或“未来”的种种负面情绪。以纯粹的“感知”体悟眼下的事实。——当下已致。

当然,思维还是要流淌的。所以,全然进入“当下”状态持续的时间可能并不很长。更高级的“当下”状态 需要更主动的修习才行。

体悟当下

(待续)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