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A三秋桂子

小宝贝写书第42篇(2019-3-27)跷跷板、蚂蚁搬粮食

A三秋桂子  · 简书  ·  · 2019-03-27 08:16

今天下午,在尚家坪村部 ,这里有许多好玩儿的东西,我和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我上去她就下来,我下来她又上去了。有时候她还坐在上面,不让我下去。我们又去在山上找蚂蚁。我首先看到了一只,然后我跟着它发现了好多好多的蚂蚁,那个石头上面放的有白糖,还有冰糖。几个小朋友放的,让蚂蚁来吃。我感觉小蚂蚁好像是告诉他的同伴,这里有粮食。他们就跑来了,一个一个的把粮食搬回家了。

妈妈“写书”第41篇(2016-3-27)《苏幕遮·怀旧》赏析

苏幕遮,词牌名。别名“古调歌”“云雾敛”“鬓云松令”等。始兴唐代,流行宋代。双调字数62。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无变体,以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为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上片开头写绮丽开阔的秋景,暗示词人内心的思乡之情。起手两句便从大处入手,展现给我们的是一派长空湛蓝,大地广阔无垠的高远意境。而没有一般秋思秋景中经常出现的衰叹之感。“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广阔的秋原写到远处的秋水。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 一直连接到天地尽头的浩淼秋江。江波之上,弥漫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来是白色,但因为上连碧天,下接绿波,从远处看去烟雾与碧天混在一起而难以分辨,正如“秋水共长天一色”, 所以说“寒烟翠”。而寒字则更加突出了烟蔼给人的秋意孤凉的感受。

傍晚时分,夕阳映照着远方的高山,词人的目光一直向远方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再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春连接在一起,景物也从目光所见之处向外扩展到想象中天涯。而在诗词中,芳草一般都是词人表达乡思离情的触媒。在这里同样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至此才由写景引出乡思离情。

本词上片所写的开阔迤逦、毫无衰飒之感的秋景,在文人笔下不常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基调的词中,更属罕见。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入眼芳草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显现的不露踪迹。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很是巧妙。而且通过上下文的相互照应,彼此协调,更是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在这里,可以将九个字按一句话来读。说“ 除非”,可以表现出来只有这个,别无他计,,也就是说,好梦作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引出下句:“明月楼高休独倚。”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想,但主人公独自一人依偎在明月照映下的高楼,不免让人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所以就借酒浇愁,但酒入愁肠, 却是化作了相思之泪,这真是欲遣相思却又徒增相思之苦,写到这里,词人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完全的爆发出来,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结束。

就这首词来说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是词中比较平常的结构和情景运用方法。这首词的特殊就在于词人将豁达开阔的境界与内心深挚情感的统一。写思乡离愁的词,一般都是借助萧瑟的秋景来表达内心愁苦思乡,而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十分的辽阔。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衬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也使词人所抒发的情感有迹可循更加的深刻。

总之,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都是用词的技巧,但是词中的意境情调却是又偏向境界开阔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也是可以写的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的。同样的景物和情感,在不同词人诗人的笔下,都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也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通过读词读诗不仅仅是看到词人写这首词或诗时的内心,更能感受到词人的情感和词人的胸怀抱负。

典范词作

唐·吕岩《苏幕遮·天不高》

北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北宋·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北宋·梅尧臣《苏幕遮·草》

北宋·张先《苏幕遮·柳飞绵》

北宋·苏轼《苏幕遮·咏选仙图》

清·黄燮清《苏幕遮·客衣单》

清·纳兰性德《鬓云松令·枕函香》

当代·金庸《苏幕遮·本意》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