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西松松

苏式传统菜之白什盘

西松松  · 简书  ·  · 2018-04-14 20:08

来苏州呆了也有五年时间,白什盘这道苏州传统菜却是在《舌尖3》中第一次听到。看了剧中的成品,很想尝尝味道也想知道做法。于是心里就有了个念想,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一直也没有机会尝到,更不用说做了。没有吃过的东西一般不大敢做,就算按照食谱上步骤做也不敢确定自己做的是不是一样东西,一直都没敢下手。

前几周琢磨苏州园林里的花都开了,计划着去赏花,然后在附近的老巷子里找家老店子尝一次白什盘。没有想到在逛园子的时候认识了一个老苏州人,我最后没有去到自己想去的老店,倒也尝到白什盘。店里的白什盘跟剧中的有差距,吃起来口感有没有差距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有几样东西都是有的,瑶柱、鱼片、牛筋,所以吃起来肯定是鲜的,视觉上是清雅的白色,店里配了胡萝卜、黑木耳,虽然不是全白,但是有了点调色,倒也不觉得破坏了菜的雅淡的气质。

在吃这道菜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种把海陆空全都配到一道菜里,究竟是图什么呢?牛筋酥烂、海鲜鲜嫩、素菜爽口,就算单吃也毫不逊色,但是如果全都配在一起,总觉得有点奢侈浪费的嫌疑,我想不出个理所然。后来把没有吃完的白什盘打包带回来,一样样的把每样配菜都挑了出来,发现种类真的挺多,不知道是不是白什盘其实并没有统一的菜谱,可能每家餐厅的白什盘配菜都不同,有了这个发现,心里对于做这道菜又有了一点底气。

关于白什盘的来源,剧中说是,原来厨房的厨师的工作餐,就是把工作台上所剩下的东西全都倒在锅里一锅烧了,所以才会有了海陆空全都包含的做法。后来在网上还看到别的说法,是苏州本地人把剩余的菜放在一起炒,白的跟白的一起炒,红的跟红的一起炒,所以不仅有白什盘,还有红什盘,素什盘,荤什盘。不管哪种说法听起来都不是一道上的了台面的菜,但是要真是去店里点一下,就会发现价格真的不便宜,要是自己做,更是贵,毕竟特地的做这道大杂炒,首先就得配上七八样食材。

在有了想要做的念头之后,就一直在网上找食谱,当然也没有找到很详细的做法,关于食材倒是说的很多,可用鱼片、火腿、蹄筋、鸡片、鸭胗、腰花、木耳、冬笋片、鲜贝、虾仁、茭白、马蹄、香菇等,白汤白炒,由于食材较多,每样食材烹调的手法不同,所以下锅炒的时间与火候都不同,得起锅好几次。

这些食材的下锅顺序让我费了很多脑筋,平时就很少做菜,所以对于食材的烹煮没有什么大的了解,不知道什么食材什么火候,也不知道要煮多久。后来上网发了个帖子问了,有人回答,但是回答的很笼统,就说是按顺序放入食材,因为这个缘由,又让我自己动手的时间往后推迟了不少。后来终于想到了办法,仔细想想如果白什盘的来由是由于剩菜杂烩,那我直接把所有的食材弄熟了,然后全部下锅炒一下就行了,立刻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试一次。

最后总算做出来了,吃口还不错,毕竟本身全都是口感不错的食材,要做难吃也很难吧。但是为了做这一道菜,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都说苏州人吃的精致讲究,真的是一点夸张都没有!

早上出门去买食材,从超市到菜市场,最后总算凑到了八样东西,干贝、虾、蹄筋、鸡肉、冬笋、香菇、荸荠、茭白,想要买鱼片,没有人给我把鱼剔成片,我也没有那个刀工,于是就放弃了鱼片,最后看到有黄喉卖,就买了一点黄喉,最后做出来的就是自创的白什盘,之于各个食材的配比,也没有固定的说法,就随便每样都放了点。

买回来的食材铺了一整个灶台,先是把蹄筋洗净煮上,因为蹄筋不容易烂,用砂锅炖了四个小时,最后汤汁成了胶状。炖蹄筋的时候,泡上干贝,准备虾仁,买的新鲜虾,用水焯了一下,剥出虾仁。鸡胸肉切片下水焯,冬笋切片也焯了水,香菇切片备用,荸荠削皮切片。一切准备就绪,就等蹄筋酥烂了。

我的顺序是,锅里放油烧热,倒入香菇片,煸干,倒入冬笋片,翻炒一会,差不多水干了,把砂锅里的蹄筋连汤一起倒入炒锅内,翻炒片刻,加入茭白翻炒,加入鸡片,调小火,茭白也出水了,稍微烧一会,加入黄喉及胡萝卜片,转大火翻炒几下,加入泡发的干贝,转小火加荸荠,最后加虾仁,可以放佐料,我放了盐与白糖,调料与食材拌匀后,勾芡收汤,关火放了点小葱,出锅。之所以这样的顺序,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比如荸荠喜欢吃脆口爽甜的,肯定得后面下锅,虾仁因为本来就熟的,只要最后调个味,香菇要煎一下才好吃所以先下锅,鸡肉煮的太久了会柴,可能这本来就是一道可以自由发挥的菜。没有加生姜跟黄酒,是因为在前面焯水的时候全部都已经用生姜跟黄酒去过腥了。

最后吃了一下自己做的白什盘,爽口鲜嫩,很下饭,就是做起来非常费时,几样菜也挺贵,其实如果不是有剩菜,真正地全部自己准备,这样算一下,还是去饭店里吃划算啊!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