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唐古拉的呼唤
清风闲坐,白云高卧,面皮不受时人唾。乐陀陀,...
今天看啥  ›  专栏  ›  唐古拉的呼唤

最为珍贵是寻常

唐古拉的呼唤  · 简书  ·  · 2021-02-14 00:08

人性的枷锁,英国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长篇小说,不是毛姆第一本作品,但也是他早期20多岁的作品。非自传,是一本自传体的小说。写的是菲利普从八岁到三十岁的个人成长史。

菲利普八岁时父母双亡,留下了2000镑的遗产。被他的妈妈托付给他的伯父照看。他自幼残疾有一只跛足,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下脆弱敏感。在学校也因为此跛足受尽同学的欺凌。幸亏在此之前他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一直是学习的佼佼者。受到校长的赏识。校长和伯父为他的规划是成为一个宗教的从业者。他没有听从这个建议,而是执意去德国学习,之后更是几改学途,会计学徒的单调枯燥他很快厌烦,在朋友的鼓动下奔赴巴黎学习绘画,但因没有天分,不甘心做一个二流画家,又中途放弃了,最后他选择子承父业去学医。历经坎坷终于学成。在此过程中,他历经宗教的困惑,友情的背叛,爱情的痛苦,一直孜孜不倦地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他的伯父是一个牧师。听到这个职业感觉就是被宗教的教条所束缚的一个人。而现实也确实是。他的伯父比较自私,或者说是薄凉的人。他的伯父伯母没有孩子也确实把他特别是他的伯母是把他当作自己亲生的孩子来照看。虽然没能给他过多的经济上的支持,但无疑,伯父伯母为他提供了一个家,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一个受了伤可以躲藏的地方。并且也是尽心尽力地为他打算,为他筹谋出路,每次意见不一,最后屈服的还是伯父。如果按步就班地走下去,应该也不会有这么多磨折与痛苦吧?

意志的自由这个想法太强烈了,最后才发觉自己根本是身不由己的。要做什么,从来都是老天说了算。

人生来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当身处宗教、爱情、友情、亲情、自由的枷锁之中,你是想要挣脱开来,还是就此沉醉此中,不能自拔?菲利普用他坎坷的经历,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挣脱,终于意识到,生命的意义究竟为何,平凡的伟大才是最完美的模样。

这本书历时悠久,长盛不衰,究其原因,应该是它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阅读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在其中发现我们的影子,这算不算一种共情?他的跛足在学校受人嘲讽,他寄人篱下感受世态薄凉,他对性欲初感兴趣时的荒唐,他深陷爱情沼泽的痛苦,他无钱时走投无路的悲凉,暗地里希望伯父早死甚至起杀念的阴暗,谁的人生中没有这些沟沟坎坎?谁的人生中没有各种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心思?菲利普在这些经历中成长,读者在其中代入自己,也在伴之成长。

另外人性的善良也是此书的基调,菲利普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只要有能力,一直在资助需要帮助的人,不管是他初到海德堡的法语老师,因病无钱吃饭时他提前预支学费,还是后期克朗肖重病时无人照顾,他把克朗肖接到自己居处照料,直到病死为他办完丧事。更不要说对米尔德里德的几次雪中送炭,哪怕被背叛,哪怕家里被砸得一塌糊涂,哪怕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汹涌爱意,但有所求,即便自己还处在穷困潦倒的商场导购生涯中,仍旧会竭尽所能地扶持帮助。人性中的善良与品格的高贵,是毛姆一直颂扬的,哪怕他在揭露着社会的多变与悲哀。

毛姆笔下的每个人都不完美而有个性。(无论什么阶层的人都在看书啊,他给大家做了个读书论的好榜样。)在每一阶段都给予菲利普向更高层次发展。牧师给他提供了一个家,家里的藏书更为他搭建了一个避难所。一心为神学的公所校长为他提供了一个新世界,他越过神学与奖学金走向了外面的天地。在德国海沃德的文学修养启发了他走向艺术,摆脱宗教的枷锁。画画时毫无艺术天分的普里斯用扎实的理论引导帮助他入门。诺拉帮他树立自信,摆脱跛足的影响,身患残疾的枷锁对其影响越来越弱。神秘的肖朗克更是他探索人生意义的参与者。好吧,我突然发现他笔下的萨莉就没有不好的地方。可见毛姆对萨莉的偏爱,也间接表明对这种贤妻良母式的家庭生活的向往。

生命的意义究竟为何?他一直寻寻觅觅,答案仿佛早已找到,只是晦涩难懂,不可解读。真相总是稍纵即逝,就像在漆黑的暴雨夜中,倏忽打亮的闪电让你看清一眼山的轮廓。

当历经沧桑,经历朋友的背叛,爱情的苦痛,贫穷的生活,直到继承遗产,回归正常的学习与学成。终于明白,生命的无意义,因此反而能让人勇敢前行,大胆面对。所以菲利普最后的选择是,破茧成蝶,回归平凡。家庭遂成了他最强烈的渴望与希冀。

(实在不能理解菲利普莫名其妙的虐恋深深,因此不置一词,各人各解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