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酱油白饭
酱油白饭也好好味~为你发掘城市生活的有滋有味。 微信公众号:酱油白饭 微博:@小小莲酱
今天看啥  ›  专栏  ›  酱油白饭

深藏小巷里的,除了这家砵仔糕,还有我们的回忆

酱油白饭  · 简书  ·  · 2016-10-11 21:28

作为广州人的集体回忆,砵仔糕有点像“初恋”的味道。年幼时懵懂,初尝砵仔糕时,只知道“好味”;长大一点,再尝砵仔糕,“烟烟韧韧”、甜甜蜜蜜,才发现那是“喜欢”的滋味。就像《新不了情》那样,袁咏仪把爱意寄托在砵仔糕里,说:“给我一个白色的,给他一个褐色的。”拿着竹签轻轻在钵仔边绕圈一挑,一插,一个“大头肥仔”就出来了。那时的砵仔糕,简简单单,却能细细咀嚼,回味良久。

到了今天,当年陪伴吃砵仔糕的人已经模糊不清,当年那种“烟烟韧韧”、甜甜蜜蜜的传统滋味,还能寻回吗?幸好,深藏在北京路清源小巷里的一间住家小店,还保留着当年的味道。

所谓的“大隐隐于市”,想必指的就是这一种:必须得先过了越秀区儿童医院对面巷口,进入仙湖街,右转一拐,才能觅得清源巷。狭长巷子内,一户户灰墙老屋栉比相邻。唯独只有一扇贴着“步步糕升”的铁锈红窗,格外醒目。

走上前去,拉开敞门塑胶帘,只见10平方不到的小屋子内已挤满了人。好不容易透过人缝,才能窥见老板娘真容——“你要咩味?你又要咩味?唔使急,最紧要快,唔系好快卖晒,哈哈哈哈!”还未到12点,满满一桌砵仔糕就快要沽清?有这么好吃吗?瘦削的老板娘眼仔碌碌:“当然好食啦!因为我们是正宗台山人,正宗台山砵仔糕啊嘛!”

砵仔糕,认准“台山牌”

广东人聊起陈年旧事,爱用“咸丰年间”来形容,而用它来描述砵仔糕,简直贴切到“无朋友”(粤语:形容厉害)——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就有本《台山县志》记载了砵仔糕的制法。走红于香港的它,实乃来自于台山。

要制作一道米香十足、“烟韧”味美的砵仔糕,台山人独有一套心得。就拿砵仔糕的“砵”来说,已非浪得虚名。老板娘说,只有用瓦钵盛之,才能在蒸煮时吸收米香。蒸完一轮,米香还能保留到下一次,就如老酒一般,越陈越香。

除此以外,材料和温度也十分关键。米浆的材料有粘米粉、砂糖以及水。要做出“烟韧”的口感,一定不能用热水,如果渌熟了粘米粉,砵仔糕就会粘牙。蒸笼温度控制在100度左右,温度不够则会让糕底硬面松,口感不佳。

“步步糕升”主打上世纪60年代怀旧砵仔糕,老板娘说:“一个正宗的传统台山砵仔糕,除了有大肚子,还得有个大“肚脐仔”!”有这个凹位,代表它特别软熟。

古老与新潮,任君选择

除了老式砵仔糕外,你还能尝到许多新奇口味的水晶砵仔糕,由靓马蹄粉制成,即使没有“肚脐仔”,尝起来也是Q弹糯口,十分美味。“其实制作砵仔糕的幕后功臣系我个仔。他想法多,用传统制法改良新口味。年轻人都不知几喜欢!”只要聊起自家的砵仔糕,老板娘就特别自豪。店内共有22款口味,有古老有新潮,任君选择。你问该如何下口好?店内靓姨推荐:“不妨从小清新到重口味吧!”

铁观音砵仔糕(4元/个)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铁观音尝起来略带苦涩又老气,远远没有红茶、茉莉花那么可爱。然而老板娘却看中铁观音兰花香气馥郁,回甘味长。制作成砵仔糕,砂糖中和了茶涩味,不仅卖相清新,尝起来舌尖微甜不腻,细嚼回甘。这样 “吃茶”,消食清心生津提神,妈妈,请让我再吃多几个吧!

椰汁红豆砵仔糕(3元/个)

椰汁红豆,是最经典的搭配。插上竹签后,你也许会扁嘴:“怎么红豆这么少?”其实,这才是正宗的怀旧制法:“正宗的台山砵仔糕,是不加红豆的。后期改良后,也不是多多益善,5~6粒沉在糕底就够了,不然口感变硬。”老板娘说。尝一口,的确口感软糯,椰香浓郁,红豆亦不会喧宾夺主,只是巧妙点缀几分甜蜜,就像爱情一般,无需过满就已很好。

蛋黄糕(4元/个)

“蛋黄糕”是小店的头牌。在红糖制成的传统砵仔糕内嵌入一枚饱满凝亮的蛋黄,轻轻一咬,口感如细沙,随之溢出的除了满口油脂咸香外,就是幸福感了。满满含食,不舍得吞入。老板娘哈哈大笑:“有个妹妹一次食了6个,我都怕她胆固醇过高,她说不怕,平日不吃蛋黄,这次可以把一年分量都食晒!真的要给她一个‘劲’字!”

芝士砵仔糕(2元/个)

别以为“芝士砵仔糕”卖相不佳,皆因老板娘放了三块真芝士入内。新鲜出炉后,芝士被蕴热至融化。这时趁热一口咬下,温热的芝士滑入舌中,忍不住来回舔舐。舔一口,是香郁,再舔一口,是治愈。要是打包回家凉了,加热一下,芝士还可以拉丝哦。

好时朱古力(5元/个)

温热浓郁的好时朱古力,满口融入口中,会让味蕾冲上怎样的顶峰?挑起这块砵仔糕时,请你务必迅速一口含入,不仅能防止朱古力浓汁滴坠沾衣,也能任性地体验一把“朱古力云霄飞车”快感。“唔~”,舔舌留下一声回味。

一“步步”回味

下午一点多,现卖砵仔糕已基本沽清。人流散去,才看得清小店面貌,窄小却齐整。老板娘播起怀旧金曲,屋内仿若回到90年代。我问老板娘:“怎么还不收铺?”她说,还有预约的熟客要来,答应过他们,要等到人来为止。纵使生意再小,老板娘一家仍下足心机:砵仔糕失手,宁愿与街坊分享,也不作售卖;客人离去,也会起身送门,亲切地道声“多谢!”小小细节,心头为之一甜。怀旧一份小吃,其实不仅是味道,更是那个年代的人情滋味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