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半夏BX
今天看啥  ›  专栏  ›  半夏BX

元素+情节:小说可以这样写

半夏BX  · 简书  ·  · 2018-01-24 18:31

很多人会通过读小说来放松自己,也有人会通过虚构的小说来理解人性。

更有很多人按耐不住自己的冲动,迫切想要讲出自己的故事,却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知该从何讲起。也或者在看小说的时候,想要讲出一个更好的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写出来的故事没有阅读量,连自己都觉得不够吸引人。

既然这样,那么小说究竟该怎么写?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小说创作基本技巧》。这是一本很薄的册子,只有八万字,拿在手里很轻,但干货满满,不论是技巧还是举例都极为丰富。

作者琳恩·巴瑞特-李,出生于伦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全职作家,所撰作品见诸英国各大女性杂志,出版了多部畅销小说和纪实文学作品,包括《茱莉亚获得生命》《黑暗中赤脚》《永不言死》《巨犬乔治》《母亲的道路》《无名的女孩》等。从2009年开始,琳恩任职于卡迪夫大学,教授畅销课程“小说写作工坊”。

这本《小说创作基本技巧》就是由作者在卡迪夫大学的畅销课程“小说写作工坊”精选而成。利用基本写作技巧,来设计主题、人物、设定等元素,再通过情节有写作技巧地把他们组织在一起。


一. 元素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涉及主题、设定、视角、人物、情节、主要事件、关键场景、对话、线索等方面,我们在这里只讲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主题、人物和设定。


1.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中心,重中之重。核心特质要与个人情感紧密联系,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主题到底是什么?就是当别人问这是一本讲什么的小说时,你可以回答的内容。比如爱情、友情、亲人的逝去、励志、职场成功等等。每本小说都应该有一个主题,让读者能够成功代入,感同身受。

也只有感同身受,才能让读者想要读这本书,并且想要持续地追下去,想要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为什么末日文、修仙文和男频文,那么受欢迎?我们先抛开文笔和情节不谈,起码它们共同的中心“打怪升级泡美眉”是完全符合读者心理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金光闪闪的一天。


2.人物

每个角色的设定一定要有广度、深度和特点,这样才会真实,才会让读者有代入感。比如出身、教育、工作、喜欢和讨厌的东西、兴趣爱好、长相、缺点、动机等等。不一定都要在小说中有所体现,但至少作者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让人物做到有血有肉。

只有人物的设定足够丰满,才能足够真实,并且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一个人的背景决定了他的动力,而这些恰好决定了他在面对所有事情时的反应。

比如一个男人看见留八字胡的男人,就吐。这个设定是不是作者的恶趣味?原来不是,是因为这个男人曾经被一个留八字胡的男人虐待过。这本小说讲的是一个内心成长的故事。这样一看,背景、动力都有了,一切水到渠成。

我们再简单看一下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做到了主角突出,完全不会沦落为路人。

外貌: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习惯: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特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表现文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


3.设定

简单说,就是何时何地,而且一定要保持设定的真实性,不然就会影响到读者的代入感。并且要思考,这种设置是否是必要的,角色和地点的互动是否有意义,能否推动主题?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大唐盛世、魏晋风流、闭关锁国、民国军阀、抗日战争、土地风波、上山下乡……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点:东南沿海、戈壁内陆、青葱校园、上海租借、战时北平……

设定要和主题、人物相配合,好的设定会更好地体现主题,更好地体现人物性格。三者相辅相成,才能让故事更好地成为一体。

以《芳华》为例,若不设定在文工团,而设定在某个国际舞蹈组织是否可以?是否必须设定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设定在2018年可不可以? 答案自然是不可以,因为这是特定条件下的故事,换了整本书的设定,那就无法更好地表现主题。而且从军经历伴随了作者严歌苓整个的青春年华,设定的真实性自然不必怀疑。


二. 情节

所谓情节,就是设定起点和终点,然后用所有的事件把他们连起来。


1.开门见山

开篇一定要做到直入主题,切不可先啰嗦介绍背景,把一件事情从头讲起。开头一定要发生一件重要的事情,至于背景完全可以在后面穿插在情节中介绍。读者是来看故事的,而不是来看设定的。

故事的开头一定要发生一件吸引眼球的事!事实上,读者最多会看前三章,就会决定是否会继续看下去。甚至只看第一章,就会决定是否会继续看这本书。那些看了半本书之后才会觉得“这本书真不错的”,一般要么不会初版,要么会获很严肃的文学大奖。

用《暮光之城》举例,如果先花费大量的章节介绍吸血鬼的由来和生活习惯,再花费大量章节介绍狼人的特点,半本书几乎过去了,谁还能兴趣读下去呢?毕竟大家是来看相爱相杀,而不是读科普读物的。


2.矛盾

故事是由一系列相关的冲突组成的,人物不断克服冲突,达成最终目标。说个夸张的例子,就是怎么每次刚要有少儿不宜的情节,就来打岔呢? 和乐融融的情节只应出现在“全书完“的前面,不然就不要出现,一定要时刻保持起落的状态。记住每一次温馨缓慢的情节,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突发状况。

谁想一直看欢乐的甜宠文呢?总要今天有个误会,明天有个小吃醋,后天又跳出来一个狐狸精才刺激嘛。不然谁是戏谑是来吃狗粮的吗?

海岩的小说,包括《永不瞑目》、《舞者》、《五星大饭店》、《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都是典型的大起大落。刚看到希望,紧接着就坠入深渊,然后又柳暗花明,循环往复。从来不会一直虐或者一直好,永远是在大起大落。


3.紧张感和悬念

需要始终谨记的一点是,紧张感和悬念至关重要。想要让读者始终保持继续阅读下去的渴望,这就需要给予读者延迟的满足感。

简单说就是,天啊!竟然发生了一件如此尴尬/可怕/无法解决/危险的事情,完了,完全没有办法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啊!读者正等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剧情拐到另一条情节线上去了,绕了几章才接着这写。而这整个过程,读者都被吊着胃口。

比如巨龙把公主抓走了,王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站在了巨龙的对面,那么王子有没有成功呢?就在这时,这一章戛然而止,下一章却开始讲王子出发的同时,国王在着急军队,打算向巨龙进发。

读者自然是迫切急于知道答案,于是这种延迟的满足和悬疑,让读者读完一章,立马翻开下一章,恨不得马上知道答案。


正像沧月的《镜》系列中所说,讲一个故事,就像是笔下出现一个新的世界。世界需要交通、人民、高楼、规则、花草树木等等,那我们就来设计这些,然后把他们都安排进这个世界中就好。

如果觉得作为世界的创造者好难,可以记住一个简单的公式:主题+谁+什么+哪里+为什么+如何 = 一个故事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