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目童_f97b

看人的艺术

目童_f97b  · 简书  ·  · 2018-11-28 14:24

我们相信了别人,却换来欺骗
依赖了别人,却换来背叛
在乎了别人,却换来伤害

日久见人心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的共识了,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仅仅依靠日久见人心,已不足以应对人们的需求,求解?

我们了解一个人,既不是认识时间长短决定,也不是话多话少决定,那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了解一个人“自我的内在故事”。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解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这个互联网已经覆盖了大部分人的今天,想了解观察一个人,网络空间甚至能提供比物理空间更多的信息量。小到网名、个性签名、大到微信朋友圈、博客等各种能够发布感想和文章的社交平台,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在网络上几乎可以被一览无遗。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会不会有人故意利用观察重点制造虚假呢
答案是有可能

在有意识地控制之下,人当然有可能伪装,但伪装需要注意力来支持,一旦稍有松懈,下意识的反应就会暴露真实的情况。因为真实的个人信息和性格往往不受控制,会自动展现出来。

一个人关注什么、关心什么,是很难通过刻意伪装表现的

说完了别人可能用伪装迷惑你
你还要小心
有时候你自己的常识也会跟你作对

图片发自简书App

想象一下,你正走在丛林中,突然听到了一声老虎的咆哮,你转过身躲进附近的灌木丛,然后你看到了老虎的尾巴,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当然是找机会赶紧溜啊!可是你仔细想想,你真的看见老虎了吗?你只是听见了咆哮、看见了老虎尾巴而已,为什么就能判断出你遇见了一只老虎呢?这是因为你对老虎的认知是通过你固有的常识填补出来的。 当我们遇到信息不足的时候,常识会帮我们把没有获得的信息都补足

常识非常有用
它提供便利
能帮你更快处理信息
但也会因为以偏概全
用固有的常识评判了所有人

那常识是错了吗?当然不是,常识也是通过无数经验和个体特征总结出来的结论,只不过它不能覆盖所有个体。我们应该把常识当成是一个大概率的结论,即使是九成以上的概率,也总有一成的特殊情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观察的过程中,别人很有可能通过各种办法来迷惑你做出错误判断。

破解秘籍
是多观察行为痕迹
观察对方下意识的反应
把收集到的线索串联成相互佐证的证据链

除了别人,还要小心自己,因为人很容易受到固有思维的迷惑。

解决办法
是把常识当作一种有效的假设
当收集到的证据推翻了这种假设后
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判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