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逸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逸之

我眼中的饱醉豚

逸之  · 简书  ·  · 2018-01-10 19:47

饱叔自始是简书上的红人,中间不知何故,销声匿迹过一段时间,等再卷土重来,却隐掉了之前的所有文章。有些旧文逐一恢复,有些却永远隐没在历史之中。

早前饱叔的红,与现在不同。我喜欢称呼一声饱叔,除了年龄上的原因,还有他令我钦佩的思想。晚来的朋友没有读过那些旧文,其中一篇叫《乡亲啊,别把你最好的东西给我》,你去百度,还能在其他平台找到原文。有朋自远方来,大家都喜欢盛情款待,饱叔却给我们当头棒喝:「你用你以为的最宝贵的东西的招待我,也许适得其反。」让我毫不犹豫献出了来到简书之后的第一个喜欢,也将作者关注至今。

三四个年头过去了,甚至文章已经不在了,我仍对它记忆犹新,甚至还记得另一名简友的提及。

那时他的文章大抵是这副模样的,至于饱叔其人,我却并不了解。即便以叔相称,也没有得到过太多回应。他是高冷的,好似有着那个年纪的男人所该有的忙碌。我只知道他的每篇文章都带着独特的启发性,仿佛故意要和主流作对似的,偏从你意想不到的角度看问题。我并不赞同他的所有观点,有些观点甚至令我心生厌恶,但每一发文,总忍不住点开看看,看看他对某件事是怎样想的,即便知道此人的尿性,仍常被惊掉下巴。

我说思想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不被思想禁锢。想必饱叔和我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不然不会产生这么多截然不同的想法,读他的文,不能保证有用,但总是有趣的。他的思想是脱缰的野马,动不动就跑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去。

饱叔是有文字功底的,但他似乎并不拿写作太当回事,时常胡七八诌,写些不上台面的东西,偶尔认真起来却叫人啧啧称叹。

可近来的作品却越来越不能看了,「程序员风波」之后更是如此。文章质量之低下令我几欲取关。印象中的饱叔虽谈不上德高望重,但绝对是内心丰盈的,行文或许粗鄙,但不至于浅薄,粗糙的言语之下至少会有独到的思想。而如今,不知竟是哪一方被对方拉低了智商,关注中的更新尽是无意义的撕逼,撕逼也分等级,恰恰还是小孩子般不依不饶的撒泼骂娘。

我不懂为什么有人会删掉那样精彩的作品,然后发表着堪称垃圾的文字。

我始终觉得,一个令人敬重的写作者首先是清高的,即使不论原因成为众矢之的,也应该是不屑一顾的。也许是饱叔变了,也许是我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人。大千世界,熙熙攘攘,我们或许连自己身边的朋友也不尽了解,更何况一个远在网线另一端的陌生人呢?也许我更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的写作者,写作者并不一定非要清高的。

我想到江哥的案子,网络舆论犹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先是一边倒地指责刘鑫,再是为刘鑫说话,开始声讨江母。这样戏剧性的转变,又让我想到之前上海女跟男友回农村被一顿饭吓跑的新闻,网上一片哗然,有模有样的文章刷屏简书,不过多久却被打脸,原来是假新闻,而到底是真是假,我们又不得而知。网民太容易被煽动了。

这是一个网民清闲的时代,不论现实之中多么忙碌的人,一到网上就显得无所事事爱管闲事。

这是一个网民疯狂的时代,许多现实之中处事冷静的人,一到网上就在言论的涛涛江水中随波逐流。

明明人是复杂的,是世间最复杂难懂的事物,我们却往往表现得好似懂到可以随意批判的程度。

刘亮程曾说过:「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我不懂饱醉豚,我只读他的文字。我不懂很多人,我只旁观他们的生活。我甚至连自己也不懂,那我只好用尽余生的时间,先把自己搞懂。

也许,弄懂了自己,也就懂了他人。


2018年1月10日 无锡&苏州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