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果子露儿

做了多年程序员的我,为何突然开始对学习沟通演讲有兴趣了

果子露儿  · 简书  ·  · 2019-07-12 17:34

【两种朋友圈评论】

上半年从IT工作辞职以来,我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参加跟沟通、演讲有关的活动。

其实我发的状态常常得到两种留言评论:

第一种,“什么?你竟然在玩演讲了!”

第二种,“什么?你以前竟是程序员?“

前一种一般来自旧同事和老朋友,

后一种一般来自辞职后新认识的朋友。

这说明,在很多人眼里,

面对机器为主的IT工程师和面对人为主的演讲者,确实是对立存在的两类人了。

这之后,就会有人继续问我:

“那么,你为什么突然对学习沟通演讲感兴趣了?“

为什么呢?其实作为一个MBTI测出来,结果是“ ESFP表演者型 ”,代表型人物是麦当娜、碧昂斯的人,我的底层是很热爱与人沟通的。

至少,我以前真的挺爱说,也挺能说过。

【良好的口才 曾是我的长板】

读书年代,我还是挺会策的。

“策”是湖南话,代表的意思是:会说话、爱调侃。

比如现在著名主持人汪涵,以前在我们湖南本土最火爆的一期综艺节目名字就叫《越策越开心》。

那时候的我,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不要脸的说,当时上至老师、官方班级干部,下至民间各个差生混混,其实都挺喜欢我。

课余时间,我常和同学围坐在一起策,围观的女生笑得花枝乱颤,路过的男生折返回来一起听。

除了在民间策,官方的主持、诗歌朗诵、广播员 、打辩论等活动,我好像都参与过。

久而久之,老师们也爱抓着我推上班级、年级活动的舞台,甚至有次是市少年宫文娱汇演的活动借人,都点名找到了我。

WHY?是个人魅力吗?

是的, 还有口才。

后来,校招拿offer进了后来的公司,从公司的年会主持、企业文化活动策划、甚至各种需要抛头露面的公共场合,领导都常常第一个想到我。


(下面顶着偶像包袱,祭出当年宛若结婚典礼的主持雷照一张)

为啥?个人魅力吗?

是的, 还有口才。

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单身年代,我喜欢参加朋友们的吃饭爬山羽毛球活动,仍旧享受在人群中说话的感觉。

天文地理、古今中西,无所不谈。

一个人说,我能说出脱口秀;

两个人对着说,我能说出相声;

一堆人一起说,我能带领说出群口相声。

人人都爱果子露。

为啥?是个人魅力吗?

是的, 还有口才。

本以为可以油嘴滑舌,一路势如破竹、气吞山河下去。

在我做了多年的程序员之后,我突然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我不太擅长说话了。

比如回家乡参加同学聚会,发现以前不太爱说话的同学,各个落落大方,舌灿莲花,而我却话越来越少,从以前场子的中心,慢慢变成听众、旁观者;

后来参加工作论坛,我也是喜爱坐在靠后的位置,活动结束就离开;

如果是参加行业展会,就可能迅速走一圈,拿完想要的资料,就恨不得第一时间离开,懒得新结识人,也错失很多发展机会;

甚至,以前再大的台子也没怕过的我,后来连重要的业务竞标演说,我都因为被恐惧感支配、表达差掉过链子。

我觉得,我跟网络上标签版(贬义)的“IT女”、“程序员”越来也像了。

职业伤害

也可能算是一种 职业伤害

我发现,如果做程序员久了,会有一些限制:

1、 口才用进废退

做开发、做测试、做维护也好,工程师们在工作时候主要面对的是屏幕,使用的是计算机语言,很少说话。

就算是和人的语言沟通,基本都是专业角度,技术层面。

遇到系统维护需要,跟客户的沟通,也是言简意赅,不说废话,尽量写成技术文档丢过去。

既标准化,又给自己降低沟通带来的时间成本。

2、 编程思维限制

做开发的程序员久了,或多或少都会有编程思维限制。

编程的本质,我最同意的,是以前看的一个技术大神总结出来的表达公式:

编程 = 算法 + 数据

算法 = 逻辑 + 控制

在用代码构建复杂的IT系统的时候,工程师一般力争算法抽象严谨、架构清晰简洁,这是极其实用的思维模式。

久而久之,工程师的编程习惯可能会带到生活中,那就是:

只挑有用的说。

在程序员眼里,

那些迂回的、修饰的、承前启后铺垫的话语= 废话

3、 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限制

是的,你没看错。 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可能是双刃剑

一方面,几乎所有优秀的程序员都是优秀的自学大师。

当然,我不是优秀的程序员,只是普通的程序员,但我仍或多或少培养了自学能力。

很多人迷信985、211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程序员。

其实真实情况是,至少在我们班,大部分目前仍然在做程序员的,当年基本上都是自学成才。


(2015年参加大学同学聚会照)

因为大学教程讲理论比较多,如果毕业就当码农并不实用。

而往上走到架构设计,或者AI、大数据之类前沿技术,越不建议用国内教材,直接看国外文献更快。

长期工作下来,对于程序员来说,遇到技术问题,习惯在技术文献、互联网、技术论坛上探索,或者只找关键问题跟更牛的同事讨论。

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这在技术工作上是优良的习惯。

但放在商业社会,这可能就是需要适当做出改变的习惯了。

因为商业思维的本质是“合作”。

从长远来说,只有合作才能使得盘子越做越大,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

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搭配干活、互相影响,互相链接,才可能迸发出新的灵感,创造新的业务。

于是,在我成为IT工程师多年后,因朋友链接意外进入了沟通演讲的领域时,我内心熄灭多年的小火苗,突然再一次迸发出来。

我爱上了自然语言的魅力,喜欢与人面对面沟通的感觉,也乐意去学习研究说话逻辑,钻研怎么沟通更直白有效。

【我的叨叨】

理工科男女,特别是IT工程师,大家普遍的印象是 不善言辞

其实,这个特点拿来自黑、自我调侃时,无伤大雅。

但它确实 不是一个值得骄傲 的标签。

学习沟通演讲,其实是把以前的“工作伤害”给我带来的短板补长。

但比这更重要的,也就是这件事背后更深远的意义, 是一个人多元发展的能力。

辞职之后,我开始关注 多元发展、多维度成长

我给自己定的长期发展标签是: IT、写作、健身、运营。

如果不是精力和时间有限,如果可以, 我甚至想加上更多标签 ,例如商务演讲、职场培训、跨境金融、资产管理、英语、心理学、信仰人生等。

这是一个flag,更是一种自我暗示,逼迫自己在这些维度有所成长。

虽然可能没有一个维度,我能达到“杰出”的级别,但多维度的探索和发展,可能对于现代人来说,最终将催生出一种“ 诡异的竞争力 (“诡异的竞争力”一词出自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

毕竟多条腿走路,比“单腿蹦”,面对刮风下雨地震时,奔跑的速度更快一点。

所以,看到这里,你不妨也可以默默思考一下。

现在的你,可以在哪些维度做些探索,并不断强化呢?



果子露,深圳/香港

IT/写作/健身/用户运营

探索多元发展的程序媛一枚~~

微信号:fantasy0005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