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千白莫

周末闲谈

千白莫  · 简书  ·  · 2020-03-22 20:56

要是每天没啥写的还真的可以读读诗哦,先随便翻出来一首,由梁宗岱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其中第二二首:“这镜子决不能使我相信我老,只要大好韶华和你还是同年;但当你脸上出现时光的深槽,我就盼死神来了结我的天年。因为那一切妆点着你的美丽/都不过是我内心的表面光彩;我的心在你胸中跳动,正如你/在我的:那么,我怎会比你先衰?哦,我的爱呵,请千万自己珍重,像我珍重自己,乃为你,非为我。怀抱着你的心,我将那么郑重,像慈母防护着婴儿遭受病魔。别侥幸独存,如果我的心先碎;你把心交我,并非为把它收回。”在我不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内心情绪以及各种背景信息的情况下,感觉这是一首爱情诗,至少是偏向于爱情的诗。但从字句中能读出男女主人公也不是简单的互相占有。非仅仅是颜值的美丽,又有平等和独立,这样的爱情诗似乎好久没读过了。算了,干脆今天就写写爱情。

这首诗着实让我动容,触动心扉,只是随机翻开一页,便到了“二二”首。我实际上不太懂得爱情,不知道什么叫古典爱情什么叫现代版玛丽苏,我就知道有的东西依然可以穿越时代,比如莎士比亚,只不过是在之前的时代,我们称之为“古典”,classical翻译成“经典”更为妥帖。莎翁笔下的这首十四行诗让我喜欢,并非它反物质、反对非爱的物质筹码,而是诗中表现出的人文主义色彩,注重彼此的内涵,人本身。有爱,同时又对彼此本质般的肯定,怎能不让人动容。反观今日,我们被人肯定实质上很少有对人本身的肯定,而大多不过是通过外物、金钱等等的极大丰富,通过附加价值再折射到人本身以获得肯定,而这样的肯定带有多少虚伪的成分大家心知肚明。《增广贤文》有言:“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我很不愿意评价功过好坏,和成王败寇一样,与其一味推崇英雄不如好好思考一下表面的背后是如何的来龙去脉。不过悖论点在于,爱情这东西又是那么难于琢磨,似乎所有看似名正言顺的道理在爱情面前都会轰然倒塌。不过在我这个不懂爱的人(我当然也不是法海)看来,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爱情的定义是在变化的,起码今人想到、谈到爱情时肯定和莎士比亚对爱情的理解不同便是证明。比如今天的爱情“独占”的成分被更多的凸显,对于难于独立思考的大众来说,很容易把爱情约等于独占。

(有首歌叫《Down》,歌手名叫Marian Hill。一定要戴上耳机听,我是入耳式的,听着感觉想必更爽。)

刷微博,看到了有人重提当年的《泰坦尼克号》。我没有重看,只是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无论是非,它是火的,至少是火过的,事后诸葛亮未免无趣。我小时候第一次看大概是99年、2000年,那时候Rose的全身照还看得到,很奇怪,能看到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直到再版后删掉了那一段反而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不过作为爱情片它是成功的,成功到和“经典”一词相连、男女主角的故事成为了年轻男女的典范,给爱情提供了模式,连同Celine Dion演唱的主题曲一起冲上云霄。于我来说,当时同样很认定它的火爆和经典,并奠定了“爱情”在我脑子里的样子,不过如今已年经日久,何为爱情在我的意识里早已变得模糊。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