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QueenaLuo

Day7·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

QueenaLuo  · 简书  ·  · 2019-02-08 21:11

【《奇特的一生》·Day7】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阅读《奇特的一生》”系列,今天是2019年2月8日。

【R-阅读原文】

P47(接前一天)

柳比歇夫不是行政管理人员,不是组织者。他的职务也好,周围的人也好,都没有要求他实行时间登记制度。他不可能托女秘书记录他的时间。他非但自己动手每天统计,还亲自做结算,详细到了无情的地步,什么也不隐瞒,什么也不缩小。不仅如此,他还拟订计划,预先安排好下一个月的时间,安排好每一个小时。一句话,他的时间统计方法本身就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人们不禁要问:“为了什么要这样干?自愿去做这项苦工,拿它来折磨自己,有什么意思呢?”他的朋友们都感到莫名其妙。他的回答极其笼统含糊:“我对这个时间统计法已经习惯了,没有它就没法工作。”但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呢?为了什么要创造这个方法?实干家为什么需要这个方法,它为什么对实干家有好处——这样泛泛而论,我们倒是明白的。笼统的说明,我们总是能够明白的。可是为什么柳比歇夫他要这样做?是什么迫使他这样做的?

【I-重述信息】

对于柳比歇夫做时间记录这件事,从原文片段中可以看到:

1.柳比歇夫做时间记录源自于内动力,他的工作、职务、外围环境都不需要他这么做。

2.时间统计程度做到无微不至,而且毫无保留,直面所有。

3.柳比歇夫对于未来事项的时间掌控长度已达一个月,安排事项具体时间细分至每小时。

4.时间统计法已成为柳比歇夫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它便无法工作。

可是柳比歇夫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迫使他这样做的?(不知道原文是否有回应,以下只是我在读这个片段时产生的想法)

柳比歇夫是科学家,时间统计法就像他在做的一项研究,感觉他就像在检测自己生命的长度,研究着他一生究竟能做多少事呢?支持着他那么做的正是科学家精神,对自己的预测与实际进行比较,用行动去验证自己的预测。

【A1-联系经验】

回想当初为什么学时间管理,是因为工作已占用我大部分时间,希望通过学习时间管理学会管理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多可以自由学习的时间。

正如前面的片段所言,做时间记录会遇到很多困难,有内因也有外因。

2017年的时候,每天都在做时间记录,用的是atimelogger,但总是出现漏记,不是忘记结束就是忘记开始,然后便断断续续,到17年末的发现爱今天这个软件,用它记录情况稍好一些,因为这个软件是引导专注于目标,但仍然时常忘记,另外它的统计方式是在目标上花了多少时间,慢慢的我发现被引导偏了,开始忘记做时间记录的真正目的。

【A2-规划应用】

或许一切都是有安排的,在律律的安排下,我重新找回初心,且在开始第二个100天的时侯,因为写便签而上网查阅过程中,无意找到另一个更贴合我使用的时间记录工具Blocktime,让往后记录和统计更有目的性。

第一,将来也许,能预先安排未来一个月的时间。

第二用Blocktime连续记录一个月,只记有价值,或者比较有价值的事。

第三,统计着重于对比,分工序对比,现阶段重点对比便签的各工序时间,逐一查原因找办法。

第四,每周一次统计,这周发现Blocktime的统计导出手机无法打开,回去用电脑看了结果再调整。

崔律阅读指引:

本段中我向柳比歇夫学到的一个点:用科学家精神做时间记录。

想学到的一个点:通过做时间记,预安排一个月的每一小时。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