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快乐豆多多

二胎妈妈教育笔记之(二)治“早起拖延症”

快乐豆多多  · 简书  ·  · 2019-11-18 17:12

说起我家哥哥,真是有一万个槽点可吐🤮当然,面对这种主意比能力大、玩心比好胜心强的孩子,“一根筋”的我也被训练得能适当调整“战术”“看菜下饭”也真是不简单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话说之前为了治他“早起拖拉以压缩早读时间”这毛病,真是耗费了不少精力。要么是五分钟催一下——“快点快点”;要么让他自己注意时间,结果他不紧不慢自己不看钟表,反而问你几点了;要么过点了还慢悠悠想着听完故事再出发。。。“一个催一个慢”的模式搞得我心烦肚燥,相信他整天被推着走也不见得很爽,有时候两人因此“剑拔弩张”,早餐一股硝烟味。

经过这么多次,我算是发现了,打骂催伤身,这与我的养身之道背道而驰,对他快乐成长也十分不利。

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恶性循环吧!于是今早,秘密进行了我的“新实验”。

按照惯例,早上5:40(6.30校队要早训)把他叫醒放故事给他听,然后半梦半醒的告诉他:你听完起来了叫妈妈,我先躺会,好困~

困,是当然的,晚上睡眠质量并不好,半夜还要给弟弟把次尿,给爷三盖一次被子(以前这时还会再刷下手机,现在。。。岁月不饶人,还是安分点吧~)。只不过,一大半的睡意已经被即将上演的“早间大战”的紧迫感驱散的差不多了。但,为了“试验”我的新办法,硬生生再装睡(或者说躺)一会。

身体想休息但耳朵出奇的灵敏,听着他一个故事已经播完,还没有要起来的意思,心中那叫一个万马奔腾!怒火已然开始升腾,心跳逐渐加速。但幸好我已做好了“战斗打底”的准备,实在不济,拖得没时间做早饭,就让他吃两片面包打发完事好了。

深呼吸!一!定!要!沉!住!气!


图片发自简书App


5:55,他终于还是叫我起床了(比规定时间晚5分钟,此时已经又听了一个故事),心里憋着的那口气终于可以顺利的喘出来了!做戏做全套,“敬业”的我还是佯装着很困的“挣扎着起来”,看到他已经开始穿衣服,于是才慢吞吞地去厨房捣鼓起来[捂脸]

结果,他出奇的抓紧时间,主动问我几点了?我轻描淡写地说:你自己看钟吧。于是,他看了一眼墙上的钟,利索的刷好牙开始早读起来。

这一早上,我并没有催,他也没有烦躁,相安无事、按部就班的美好的早晨就此开始。


这次“试验”得出的结论是:

一、对于立竿见影的事,把主动权交给他本人。

阿德勒的“人生课题”理论说: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早起这件事,本是哥哥自己应该去考量的事,结果我却一直在越俎代庖。那效果如何?当妈应该很多都经历过,那种叫做“好心当成驴肝肺”的哀怨和“不想管又不得不管”的无奈吧?

事实上,他的各种嫌弃是有道理的,因为确实是我在“一再侵犯了他的边界”。抢夺了本该属于他的主动权后,我变成了他的“头脑”,他则成了被操控的“扯线木偶”。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被控制的他其实是难受的,甚至是愤怒的,所以才会出现拖延现象(反抗形式的一种)。

但,如果冷静下来想一想,他是否拖延是否迟到,这事需要他自己选择和承担,无需由我来操心。让他自己选择是“早起一会”还是“再听一会故事”,是早点上学还是急赶慢赶,是被表扬还是挨批评。 在他的众多选择中,我更多的是要扮演好“观众”的角色,而我,也有自己需要解决的“人生课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对于日积月累的事,严把关口。

为什么我把主动权还分成两种?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还不够强的少年而言,“行动——反馈”模式中的“反馈”需要一定的及时性(这就解释了为何一般人会沉迷于手游无法自拔)。

而日积月累这种多年以后才能看到结果反馈的事,若全权交由小孩子而父母不加引导,多半是持续不下去的。所以, 需要父母的严格把关,使之形成雷打不动的固定环节。

而我在实施“十分钟早读”的过程中,如果早上实在来不及,晚上让他把剩下的时间补回来,而不是就此作罢。 让他充分认识到这是一条底线,不要再花时间精力挑战。同时,也适时让他尝到一些“早读”的甜头, 比如小主持人正常还课,偶尔还会被表扬;比如词汇量增加对写作文的好处,等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我的焦虑感需要自己克服

我的焦躁分析下来,源于按部就班的秩序感被打破,生怕他某几次偷懒再难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其实是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的一种不安而已。如果我能掌控住整个局面,成竹在胸,根本不会有那么强烈的焦虑感。今早的“实验”也印证了我的想法:之前对他拖拉起床无从下手,比较狂躁;今天尝试了新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淡定了许多。

所以, 要真正缓解焦虑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应对各类问题的能力。 这也变相承认:在这个加速运转的时代,我们的焦虑感普遍而又无处安放。

身处漩涡,如何缓解?告诉自己:有舍有得,这是世事规律;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够改变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