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王大生
怀揣“影响和成就更多人,给他人带去快乐”的梦想和使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停的反思、蜕变和成长,在舍得、放下、重新上路的一次次选择中磨砺自己的心性,找寻“棋王”之道。人大研究生,曾就职中国最大国企——京东方,创办大华家居(一个百人的家居卖场),供职过分享通信集团,涉身于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的风口浪尖,他拥有10000多名高质量的微信粉丝好友,运营几百个微信社群,爱诗、爱旅行、爱生活,喜欢写作与分享。
今天看啥  ›  专栏  ›  王大生

信任与肯定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

王大生  · 简书  ·  · 2018-06-25 09:31

周末带着全家去逛公园,大儿子在一家商店门前驻足,我立刻懂得了他的心思,肯定是想着买吃的或者喝的了。可是我此次想坚持自己的原则,绝不会在这里给孩子买吃的。于是跟孩子产生了一系列的对话“现在是夏天,不能喝冷饮,会刺激到胃,容易生病的。”“这里的产品保质期可能快到了,不新鲜。”“这里的产品有可能是假的,不一定保真,咱回头去超市买吧!”“儿子,这里的所有产品因为是在公园里都比超市的东西贵一倍啊。一瓶水这个要五元钱,一个烤肠也要五元钱。你不在这里买了,爸爸可以给你买两根了。”就这样,反复的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既不能强硬又不能失掉自己的原则,真心的不易啊。后来反思,其实是要给孩子一些原则的,不能看上什么买什么,不能想得到就要立刻得到。总之,由此,我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思考,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呢?

说实在的,包括我们所有的人在内,甚至是我们父母那一代,都很少得到肯定或者信任,因为所有的家长对孩子他都会有一种担忧。家长的这种担忧,会让孩子造成恐惧的一种心理。其实就是家长是什么样,那孩子也会是什么样子。很少能得到父母的这样一种欣赏,信任和肯定,所以很难去懂得去欣赏别人。想让我们转变一个角度,主动欣赏或者是信任或者是肯定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伴侣就会觉得有点别扭,因为它不是你生活的常态。但我们应该把这种欣赏赞美和信任肯定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给大家分享一个小的案例。就是一个小帅哥到了一定的年龄,然后家人催得特别紧,让他去相亲,其实他本人并不着急,但是家里人特别着急,然后就去相亲,虽然小伙儿条件还不错,他的工作也不错,身高也不错,但是他一见到姑娘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恐惧,有一种自卑的心理。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在他小的时候啊,他的父母老是给他说“你又懒又什么的,又黑又什么什么之类的,然后就是,长大了,找不到媳妇啊,或者什么之类的。”这个孩子听多了之后就会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这是潜移默化的,植根在他的这个心里面去了。为人父母,身教永远比言传重要。孩子都不傻,都能在冥冥之中明辨真伪。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模仿家长的行为,而非听信他们口中的道理。所以,在要求孩子之前,先做好自己。当你家孩子总是跟你不亲近,总是羡慕别人的爸妈别人的家,总是不服从不配合不接受你的指令,请自省。

别总是上来就给孩子定性“你怎么这么特殊”。99%的时候,不是孩子冷漠无情不知好歹,是你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不赖孩子,就赖你。坚持让孩子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是大部分中国家长欠缺的一节必修课。把你的担忧改成对孩子的信任。所以,从今天起,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不管孩子是否主观愿意接受父母的“担忧”,为了表示对父母的忠诚以及顺从,在潜意识层面,往往会顺着父母担忧的方向去走,否则就会有背叛和辜负的感觉。于是,从结果上看,往往就呈现了父母最担忧的部分,也就是说:你担心啥就来啥。父母在某些事情上的担忧是一种强化和吸引,孩子的能量被吸引到这个焦点上。父母对孩子的担忧,会演变成一场诅咒。因为孩子在未独立生活之前,是十分依恋父母的,他们深深地渴望与父母的连接,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因此,小心你的情绪,成为孩子一生的灾难。

社会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这个概念来自一则寓言故事: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教育孩子也是一样:请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润物于无声!给他爱,给他力量,给他信心,你会发现南风虽然柔和无力,却能化为绕指柔,让孩子在爱中起舞!你要看到你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教育模式。

这是核心问题,也是根源,你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别人给你再多方法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你的思维没变,行为的改变是很牵强的,是没有温度和能量的,缺乏生气,这种互动孩子是收不到的。要先看到自己的问题,好好的反思一下吧。

假我,指孩子为了取悦母亲,以牺牲自己的真实内在自我为代价,而发展形成的一种外在人格。孩子为了顺从母亲而压抑了快乐高兴的自我,认为快乐是对母亲的伤害和疏离,只有和母亲一样,才能让母亲快乐。为了包容母亲,孩子会把自己分裂成两个人,一个是假我,专业名词叫假性自体;一个是真我,专业名词叫真实自体。真为孩子好,你要经营好这个家,打理好夫妻关系,别天天冷战热战,让孩子心惊胆战。孩子通过母亲的喜欢,喜欢上自己的身体,喜欢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如果孩子没有感受到母亲的喜欢,他会天然靠近一个类似母亲的人,去确认母亲的喜欢。有些母亲,看到婴儿哭,会很火,可能缘于母亲不允许悲伤,这时候母亲可能会回应愤怒,悲伤中的婴儿看到母亲的愤怒,他就会感觉到悲伤是不好的,哭是不好的,最好不要哭,不能哭。当他长大,他是不允许自己哭的,这是一种情绪的压抑造成的创伤。母亲要知道这些情绪不是针对自己的,这样婴儿就会接纳自己的情绪,认为这些负面情绪是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自己所谓的坏的一部分。在这个负面情感里,婴儿要感受失望、悲伤、愤怒等,母亲也要容纳这些情绪,并回应这些情绪:婴儿失望时,和婴儿一起皱眉,言语表达“宝宝很失望”。在这个过程里,母亲和婴儿的情感对话,唤醒的不仅是正面情感,也唤醒负面情感。

例如:一个出生二个月的婴儿,哭了一上午,妈妈最初判断尿了,换完尿布,婴儿仍哭;

妈妈再喂奶,仍哭,抱、哄、逗都不管用,妈妈怀疑是病了,抱到医院,真的病了。双方都要耐受对方的不理解,耐受住那个挫败,继续互相表达、给予和支持。长大后的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羞愧,情感流动来源于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互动。细心的母亲,使孩子感受到成功吸引母亲的喜悦,让孩子产生“我的身体是美好的”,从而产生“我是可爱的”的感觉。足够好的孩子交流身体的有呼有应,让母亲产生满足感,也让孩子产生满足感。你用心欣赏过你的孩子吗?你经常肯定你的孩子吗?足够好的母亲,不是每一次都能捕捉到孩子的需求,也不需要每一次都捕捉到孩子的需求。有时,一次孩子互动,需要几个回合,才能彼此了解对方。也就是说在这几个回合里,没有被妈妈拥抱过的孩子,没有和妈妈互相凝视过的孩子,和他人建立身体联结是有困难。

孩子没有一个学习榜样,孩子的身体没有被温柔对待过,孩子有用身体交流挫败的经历

每个孩子都使用身体的交流的方式:手舞足蹈、哭、笑、呀呀学语,要求母亲拥抱、换尿布、喂奶,如果母亲拒绝了,或者面无表情,孩子就会产生挫败感,认为母亲不喜欢他的身体,

认为他的身体是肮脏的、不可爱的。其实很多问题从婴儿期就开始了,所以在我们固有的这个框架里面。然后我们一直可能在延续我们父母的那样一种模式,到我们这个家庭里面,我们对孩子也可能会是这样的一种模式,一直在持续的去延续。如果此时此刻你还没有觉醒的话,我相信你的孩子在长大了之后。他也会在延续他的这个原生态家庭的一种模式。以上是孩子产生问题的诱因。

孩子的心灵创伤都是父母的原因造成的。因为你的举动,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但接受不到,因为你本身就没有能量,你如何去调动孩子的能量呢?你要做的不是去外面找方法,方法就在你心里,你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思维不变,方法再多再好都没用,因为还缺乏更重要的东西。还有问题的核心根源在哪里?在思维和高纬度及能量层面让你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即:父母的行为模式和家庭模式对孩子造成的性格和心理上的伤害。请为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牢牢得记住:你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未来。你的行为,就是勾勒他人生的笔。

孩子天生白纸一张,你画花他就开花,你种瓜他就结瓜。嘴上教孩子要正直勇敢善良,但碰上个三五块钱的小便宜,马上就现了原形,根本经不起考验。真实的你什么样,孩子就会学成什么样。因此,好好引导就是了,自己若不正,就不要指望孩子不歪。其实孩子天性都有自私自利争强好胜甚至野蛮粗暴的一面,素质绝对不会比大人高。你可以要求他们好好做人。但如果他们没做到,你得知道,那才是正常的。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想象成圣人了。强求他们必须爱人如己高风亮节。什么你是姐姐必须让着弟弟;什么对长辈必须有礼貌;什么好东西应该分享;自己做的时候抓心挠肝,说孩子倒是云淡风轻。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当下父母的意识问题没解决,那些都是过去旧有的模式,用过去旧有的模式和经验,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造成孩子童年心灵创伤的核心问题;真正影响孩子的,是你的真实面目。所以,如果觉得孩子不理想,先看看你自己什么样。很多家长,心里是想教孩子好,嘴上也一直冠冕堂皇一套一套的,但行动上反差太大。你的惯有的这个思维或者是语言,或者是这个行为已经对孩子造成了这个无意识的一种伤害,那么当你知道之后,你要去改变,然后用一种赞美欣赏、信任肯定的有效方式去鼓励你的孩子。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啊,当我们自己被别人去夸奖的时候、被别人去信任的时候、被别人去肯定的时候,我们的心里面是不是非常的受滋养、非常的喜悦,是不是这样一种感觉,你自己可以去体会一下。如果你收到的是这种美好的体验,可以给你自信心、可以给你力量的话,那你为什么不把这样一种美好的感觉给到你的孩子呢?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看到那是因为在我们小时候成长的时候,父母对我们的忽视,在小时候我们童年的这种创伤就是这样一种匮乏,特别渴望被看到、特别渴望被关注、特别渴望被认可。如果说你能做到这些给孩子关注、肯定和认可,我相信比你在她身上花多少钱都会让她更开心、更快乐,成长的更健康。人的内在喜悦、平和,很享受就是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要先解决你的问题,然后你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因为你的思维模式,你的行为模式。没有发生改变,那在孩子身上,他不会起到一个好的效果。所以在座的各位家长自己还是要去觉知。觉知自己的言行,觉知自己的行为,觉知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模式。觉知我们自己内在的匮乏,无论怎样,请面对他、去接受他,我们可以去接触外面的力量,来填补我们内在的那份匮乏,来去和解,和我们父母之间的那样的一种过往,我小时候那种创伤。如果说你的内在或者是和父母无法去沟通,有一种无法去跨越的伤痛或者无法弥补的感觉。家长对孩子的这样一个否定就是一种担忧,你答应的背后就是不相信。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所以你要学会放下你的控制。然后把这股力量收回来,还是那句话回到你的身上。去关注你自己的模式就关注你自己的沟通思维。去转变你的思维。但我们不能够去相信别人的时候,其实还是我们自己不相信自己,学会相信也是一种能力。但是你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当你觉知你过往的模式给不到孩子更好的一个健康的成长的环境,那你就要去改变你的沟通方式,去相信他,去放手,让他去体验各种体验,人生就是来体验的。因为你的体验你的经验是你的,孩子的经验是孩子的,你永远代替不了孩子。当然,大家转变思维之后,如果说你想用信任肯定的方式去对待你的孩子,但我请你要改变你的态度,这个态度,不是敷衍了事,一定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这样一种沟通,或者是信任不一定是语言上的,也可能是肢体动作上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