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js_alice

02|《番茄工作法图解》三个重要理念

js_alice  · 简书  ·  · 2020-02-29 18:22

《番茄工作法图解》这本书,抛开文章核心内容,从感受上来说,有三个理念深深震撼到我:

1、大脑需要阶段性休息。

首先这个理念是被科学家证实的。比如为什么我们想了很久没有答案的事情,在睡一觉的时候就能有有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他的道理在于,大脑的工作机制上,分为集中和休闲,如果大脑一直处于集中状态那么他使用的是中央神经,就是一直紧绷。但是当停下来纠结,放松一下,大脑用的是休闲的神经,这时候大脑就不会继续沉醉于刚才的纠结和集中焦虑。他会利用这短暂几分钟为刚才集中的中央神经充电补充养分。

所以,最好的工作方式是干一段时间小休息几分钟。然后再干几个小阶段,大休息一次。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得到养分补充,能够继续保持可持续的工作节奏,且比一直工作的方式不会觉得那么累。

当然这里有一个点要注意。所谓休息就是完全的抛离这个话题。如果说我放下了手里的鼠标,出去抽烟,但是我跟同事依然讨论的还是刚才的话题。那,这不叫休息。这是变相的继续用中央神经在思考工作。这种不会得到大脑的休息和释放。

2、保持持续化有节奏的工作比使猛劲更容易成功。

我们是做IT行业的,赶工、加班是特别常见的事儿。做IT的没熬几个通宵都显得比较没有阅历。可是这种加班,显然是不科学的。

写到这里,有种无奈。其实这个道理,好像大家都懂哦。只是在工期紧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快速完成工作。如果不加班,难道要早九晚五的干工作?那不是更完不成了吗?

确实有点纠结。不过,暂且不讨论加班会不会有更高的产出。我们但从反向的角度来说。如果团队长期处于疲惫的状态,是不是他可能就思考力不足了,思考力不足了是不是就容易写更多的bug,然后又要用更多的时间去修复和验证...有人会问,难道不加班就不会写bug吗。可能数量是差不多的。并不是因为加班了脑袋混乱了才出现Bug多。这的确是我们大部分公司的现状。但是我想说的是。这是两个回事。我想说的意思是,大脑释放能够让大脑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解决方法,客观上提供不出错的可能。但是真正质量好坏还跟团队成员的技能水平、责任心、团队的规范的成熟度等方方面面有关。所以,解决了大脑休息了客观不出错的问题。如果还想继续提高代码质量,那就扣着代码质量的影响因素上找到。这个锅如果大脑休息了释放了,就不该大脑思维混乱去背。

所以,我想了想,IT人既然加班不可避免。那就不以加班为讨论话题。我们变为,IT人要保持有节奏可持续化的节奏才好。这个可持续可能是“每天加班到8点半 或 8点就可以,然后回家休息”,而不是猛劲使上,每天12点,连续好几天...

3、对杂事的处理技巧。

记得年轻时候,公司请过IBM咨询师讲过时间管理。老师给我们做过一个试验,一堆沙子和N块石头。如果先把石头放进去,沙子再往里面倒可能这些沙子和石头都能放入容器。但是如果先把沙子放进去,然后石头再放进去。怎么放石头都是露出头...

映射到我们的生活中,石头代表重大的事情,而沙子代表细碎的小事情,容器代表我们的时间。如果我们每天把大把时间都用在处理琐事,或者我们做重大事情时候,隔三差五被琐事插入。那么,按照老师讲解的就是我们的大事儿会受到影响。IBM老师给的是结果。但是从这本书上我仿佛看到了原因:每次做重要事情时候被琐事打断后,我们就会很难再进入刚才做重要事情被中断前的状态,所以要格外花一部分精力去找回刚才的感觉。这本身就是一种损耗。

综上,不由得感慨这本很薄的书中讲解的理念,其实与我做敏捷教练工作的很多思想是相通的。阶段的集中不受干扰,阶段的复盘回顾,琐事集中处理,记录例外活动和插入事项等。看来真的是大道至简。这也是符合当下比较流行的精益思想-消除浪费!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