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孤独的史学者
学历史可以知过往,鉴明日。 本人已加入维权骑士,我的文章未经准许不得转载,抄袭。
今天看啥  ›  专栏  ›  孤独的史学者

近代风云——撞沉吉野,邓世昌

孤独的史学者  · 简书  ·  · 2018-06-07 21:25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民间,流传着两则感人的传说。一则说邓世昌落水后,有人将救生艇推给他,被他拒绝,他的爱犬游到身边,咬住他的手臂,被他推开了,爱犬不甘心,又叼住他的辫子,他却抱着爱犬沉入海底。另一则说,邓世昌被爱犬拖到岸边,醒来后发现将士们都壮烈牺牲。自己无法苟且偷生,又投入大海追寻战亡的兄弟去了。

商旅世家,资质聪颖

  邓世昌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虽然家庭比较阔绰,但是少年饱受战乱和世态黑暗的苦头。所以邓世昌从小就立志要报效祖国,想投身军旅。邓世昌的父亲是个开明人士,因为长期经商又到处奔走,很快便得到了西方学术的影响,他的父亲认为国家兴盛则小家美满,邓世昌因此就得到了世昌这个名字。可要想家庭兴盛,就必须要让儿子出人头地。因此邓世昌的父亲为他请了外国老师,教他算数、英语。邓世昌可谓是天资聪颖,再加上他的勤奋好学。很快便掌握了老师所教的知识,并能与老师对话交谈,这为他日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影响。

投身军队,远航实习

  清朝同治年间,沈葆桢出任福州马尾船政大臣,同时开办前学堂制造班和后学堂驾驶管轮班。邓世昌想抓住这个机会,向父亲请求后进行了报考。谁知条件不符合,但由于招生的生源缺少,再加上邓世昌的成绩优异,被沈葆桢破格录选。在当时报考这种学校的人都是寒门子弟,可邓世昌有爱国的心,他想要通过这条路去报效国家。在学堂,邓世昌深得国外老师的喜爱,常常得到老师的赞扬。因为是海军,所以很快邓世昌便开始了人生第一次驾船出海。可能是生活在海边的缘故吧!邓世昌在实践时没有不适应的情况。在远航中,邓世昌认真整理笔记,坚持写航海日记。他的航海经验和知识阅历得到了很大长进。两年后他毕业了,邓世昌开始迈向了海军之路。

连连高升,因祸得福

  因为在学堂的优异表现,邓世昌深受沈葆桢的喜爱。光绪年间,日寇窥伺我国澎湖列岛,台湾。邓世昌被任命为炮舰管带,反击坚决,守备完善。他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快就升了千总。因为洋务运动的关系,福州船政局需要派遣一批留学生去英法学习航海技术,按理讲,邓世昌无论是从综合素质还是技术能力都是首当人选。但因国家人才紧缺,邓世昌与这次宝贵的机会失之交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邓世昌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李鸿章很看重他,多次命令他去国外接收定制的军舰。实战得到的经验总比理论强,邓世昌获取了比出国留学更好的差事。他把握机会,好学上进,很快便弥补了自己所失去的东西。

外出考察 ,驾船回国

  1880年李鸿章兴办北洋水师,李鸿章提拔了邓世昌并委以重任。后跟随丁汝昌,去英国接收军舰。邓世昌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对英国海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做出了改正。他有幸参观了英国的港口,海军旧基地,工厂。邓世昌深深的感到自己国家的落后,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复兴祖国。他大量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航海经验,将这些军事技术和驾驶方法细心地研究,用来补充自己的短处 。之后邓世昌驾驶扬威号回国,一路上经历了很多坎坷。风暴,燃料的不足,方向的迷失,这些困难都造就了邓世昌日后的辉煌。

千古一撞,青史留名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中日双方陷入海战的胶着状态,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但却遭到了日军的围攻。致远舰全身受损,船体也开始微微倾斜。邓世昌慷慨的说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于是邓世昌毅然决然向吉野舰撞去,日本军队集中火力向致远舰开炮。邓世昌便带着他报国的热情和他的才学还有他的志向一同沉入了那深不见底的大海。

  英雄壮哉!邓世昌这一撞千古留名,撞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牺牲出了中国海军的威风,邓世昌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但他这一举措也是激进的,就当时中国海军情况来看,致远舰是重要战力。致远舰的损失无疑是对北洋水师蒙上了一大阴影,而日本的吉野舰却毫发无损。但这并不能使邓世昌失去民族英雄这一评价,这位优秀的海军将领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时至今日,邓大人依然教诲着我们,在维护国家主权时,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对着侵略者发动猛烈的还击。去黄海听听吧!海面上不只有海风击打浪花的声音,还有邓大人和致远舰上200多名官兵喊出撞沉吉野的高呼声。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