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古眼
为文忌假当嬉笑怒骂,做人求真毋溜须拍马。 个人原创文章,转载恭请联系。 小说集《人在荒园》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微信damoguyanwo
今天看啥  ›  专栏  ›  古眼

【若有所思】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古眼  · 简书  ·  · 2018-10-12 17:45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日午饭到点,去食堂就餐。途中见民工师傅挥舞铲子,围着一棵树铲土,已经铲出一条回环的沟来,让我想起古代的护城河。这段时间,学校修整一片空地,同时整修一段被车子压坏的泥泞路,按规划可能需要转移这棵树子。我自言自语地发问:为什么不挖深一点呢?我的意思是挖深点,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树根,便于移栽成活。


民工师傅吞吞吐吐,没回答。同行的肖大侠也没有回答的我的疑问,但是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起这棵颇具传奇色彩的树来。它大名金桂,据说比较珍贵,十几年前因为学校合并了近郊的一所中学,才把它从十几公里外的山区搬迁过来。 学校合并,自然先是师生整体迁入,安顿妥当,然后是资产并入。电脑电视桌椅板凳之类的校产,一一点数,登记造册,不在话下。


但搬不走的是校舍房屋,还有就是满园的花草树木。于是,被搬迁一空的校园,就成了爱贪便宜的小偷小摸者经常光顾的场所。一日,留守荒园的职工报告,说有人想盗走一棵金桂,按当时物价,估计价值好几万,也是一笔不菲的校产呢。 为此,学校一边抽派教师前去轮岗守护,一边咨询联系园林公司,力图尽早把要管几万元的金桂迁来。


然而,那边准备盗树的也加快了速度。在一个月黑风高好作案的夜晚,竟然偷偷摸摸、悄无声息地把树子连根活土弄上了车子,正准备拖走之时,汽车的发动声才惊醒值班者,被刚从床上爬起来的衣衫不整的教师拦截下来。 最后,无奈报案,动用了森林警察,经过一番案询笔录,方才成功地救回了这一棵宝贵的金桂。没想到,这一迁入,这棵金桂便风雨无阻地站在操场边、宿舍旁,除了秋天飘香一阵,其余时间简直缄默不语,竟然都近二十年喽。


听了肖大侠的讲述,我对这棵身世离奇的金桂树,多了几分关注的兴趣。所以,我一想起围着树干挖出的一条浅浅的土沟,就担心民工师傅要铲掉它多少根须,为它的前途可谓忧心忡忡:移过来,栽下去,不难,难的是成活,还是个未知数啊。多挖几锄头,多费点功夫,又能累死人吗?移栽一棵树,用得着“只争朝夕”吗?


然而,今天去食堂吃午饭,已经不见金桂的踪影了。肖大侠颇有几分激愤地指着留下的一块圆形的空地说:你看看,都做的是啥子事嘛!原来,我总算明白我昨天的发问,为什么民工师傅不回答了。怎么回事呢?俗话说,拔了萝卜眼眼在,拔了树子窝窝在。可这棵金桂移走了,却既没眼眼,又没窝窝,只留下了一个白生生的平整的圆圈圈。也就是说,它十几年前的那次移栽,只是移了,根本就没有栽,它几乎是原封不动地被搁置在水泥地上,傻乎乎地挺立了近二十年!


水泥地不能给它提供所需的养分,它的根须无法深入泥土与大地相连,它仅靠原有的一圈本土和一点望天雨,维持了近二十个春夏秋冬。同志们,奇迹啊!多么顽强坚韧的生命,它不得不得保持站立的姿势,不敢因为营养不良而倒下,害怕压着稚嫩的学生和衰弱的教师。它见证了这个校园近二十年的风风雨雨。


菜足饭饱后,从食堂出来。生物教师秦总见此,激动万分地大发感慨:一般来说,树木的根须是树干长度的三倍,也就是说,一米高的树,底部至少需要三米深的空间。这棵树相当于被罚站,站了近二十年!——秦总觉得罚站不足以表达,又改口说——不不不,简直是关牢房!


在校园另一侧找到了那可移栽过来的金桂树,肖大侠担心它还被罚站,秦总信心满满地指点着说:不会的!我知道,这里原本是泥土地面,没有硬化。我担心的是,即使是没有硬化的泥土地面,问题是挖坑没有?是不是重蹈移而不栽的覆辙?可他未作正面回答,而是摸出手机,点出几张照片来,证明他亲眼目睹整个吊装、移栽的全过程。


散步归来,远远望去,见操场边、宿舍旁那个金桂树留下的圆圈圈宛然尚在,像一个巨大的创口,再看看满园子少男少女,突然觉得,这些青枝绿叶的豆蔻青葱,不也是一棵棵移动着的树么?他们的根在哪里?他们所需的养分在哪里?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