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尚灵心

我第一次接触EAP,遇到的榜样

尚灵心  · 简书  ·  · 2021-04-29 17:46

人,有时候就是莫名其妙的喜欢谁,被谁吸引。

我才来听最新一次课程的开学典礼,就听到了她的分享, 于是我逢人便说, 她分享得可真好。 人干净又利落, 追求个人成长又落地务实。

她是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员工关系总监,她是中国EAP实践应用领域的领袖人物,也具备充分的实战案例。 真帅!

她是甄钰,今天我特意整理了她的分享全文,分享给喜欢EAP的朋友:

很有幸参加盛心情绪急救课程的学习,今天也很高兴能有机会来作为情绪急救一期班的学员,跟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聊聊, 一个是学习情绪急救对我自己的帮助。第二个是情绪急救系统对组织的帮助和价值。

一、情绪急救带给个人的职场成长

1. 比起以前的凭直觉发挥,这次课程帮我 建立了一个全面看待和处理危机问题的知识框架。

情绪急救课程的学习对我而言是一次认真复盘和系统思考的过程,之前我也在处理很多危机事件,但是在处理过程中,更多的是凭自己的直觉、经验和热情,想到哪就做到哪,有时候会处理的比较好,但有时候也会有遗憾和不到位的地方。

通过这次系统学习情绪急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术,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过往案例的思考和复盘,帮我建立起了一个更加全面去看待和处理危机问题的知识框架,也让我作为管理者和HR在处理危机情况的时候,心里更有章法,也更踏实。

2.比起以前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次课程帮我 清晰了过程中的角色、职责以及每个步骤的推进过程。

了解、评估、理解、连接和支持 五个步骤的分解学习和演练,也让我更清楚在每个步骤推进的过程中,管理者和hr应该承担的角色和工作职责,以及整个过程中信任和陪伴的重要性。我们是连接当事人与他们所需要资源之间的桥梁,帮助他们利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系统来应对当前的事情。

这里我跟大家分享最近在我工作中发生的 案例。

前段时间我们有位员工,他因为个人私事在办公区突然情绪崩溃。我先跟经理了解到现场的情况,请其确保员工是处于安全的状态,之后马上到现场跟管理者一起陪伴他,倾听并安抚他的情绪,深入地进行了 了解和评估

在和他的沟通中了解到他最近刚刚离婚,家里人对他的状态和行为都很不 理解 ,他非常看重家人的态度,这也造成他情绪更加不稳定。

获得这些信息之后,我们及时跟EAP咨询师做了沟通,在老师的指导下联系到了他的家人,也帮助他和家人进行了有效的 连接 ,协助 支持 他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系统去改善当前的情况。

3.帮我 从容淡定的面对,迅速高效处理危机事件。

因为有了情绪急救的专业学习,整个过程我们处理得比往常更加平稳自信,我们与EAP咨询师的协同也更迅速和高效。其实在了解评估阶段,我们可以帮助EAP咨询师去做一些信息的整理收集,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更好的配合,以及从长期持续的角度,能够更好地跟进。

4. 帮我成为一名 助人达己的管理者 ,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EAP探索的路上结伴同行。

学习情绪急救对我自身也是一种丰富和滋养,乐观自信、情绪稳定、真诚尽责、超强的精神力和复原力。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希望未来能够作为助人者,这些都是我要不断修炼的方向。参加情绪急救的学习,也让我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和伙伴,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和成长。

二、情绪急救系统对组织也有三方面的价值

除了以上对我自己的帮助,情绪急救系统对组织也有三方面的价值:

1. 情绪急救的知识可以帮助组织解决当下的困局。

在发生危机事件时,运用情绪急救的工具和方法,组织可以迅速搭建起对员工的支持体系,帮助员工稳定状态,降低恐慌和焦虑,重建安全感, 尽量减少危机事件对组织和员工造成的负面影响 ,也可以更快速地让危机事件得到平复,回归到正常。

2. 在危机处理中去强化组织的文化。

情绪急救以人的生命安全为核心,在整个处理过程中都时时体现了组织对员工的关爱和尊重。危难见真情,妥善的处理危机事件,就会帮助到危机中被困住的员工,更会让其他的员工能切身感受到组织以人为本的文化, 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帮助组织不断完善危机管理机制。

情绪急救整个的知识体系,从文化的准备度,行动的准备度和系统的准备度等方面,对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组织能够不断达成一个更高的标准。

我们目前在尝试用情绪急救的方法论,重新审视和修订我们公司的危机事件处理指导手册。情绪急救的方法可以在流程和步骤主干之上,有一些更具体的方法和操作的指导。

我们也会结合公司的特点,把情绪急救的知识理念和工具真正落实到流程和制度中,让情绪急救能够更持续地在我们的组织中去得到应用,以此来提升组织危机管理的准备度, 帮助组织实现更高效的预警应对和处理。

拥有一项技能,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运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到别人。 助人达己, 这也是我的目标。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