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葛小婷

不自律后的思考

葛小婷  · 简书  ·  · 2018-07-25 23:40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的我有点颓,效率比较低,不用工作的时候,能在家里宅一天,我在想,咦,这还是我认识的自己吗?我不应该是这样的。感觉仿佛像是一个负循环,回到了前一段状态特别不好的时候。

在朋友眼里,我是一个自律的人,学习很自觉,生活处理的也井井有条,说减肥,没过多久,就瘦了。收到这样的反馈多了,我也有了这样错误的认知,觉得自己是一个自律的人。那个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想不吃什么就能不吃什么的我去哪里了?

我开始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查阅之前自己写的文字,当时做的计划,竟然发现对我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好像是在看另一个人的记录,内心也没有波澜。想了很久,思考得出了几个答案:

1.学习环境很重要

天气比较热,看到大太阳,不想出门,想着在家里也可以学习。等早饭的时间,打开了《武林外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了监视系统,自然也就开始放飞自我了。而且晚上的我又觉得很有负罪感,会不停地批评白天的我。

惰性是天生的,懒和馋是人的天性,逆天性的代价有点大。不要考验人性,人性和天性相遇,人性是不堪一击的。

应该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学习的话可以去图书馆,自习室,哪怕是咖啡厅也比家里好。虽然还是一个人的状态,但是换了场景,会屏蔽很多诱惑,比如床和零食,而且看到别人也在学习就会比较有动力。家还是留给娱乐和休闲吧。

2.自律即自由。

从来没有这么深的体会。如果能养成习惯,会减少很多心力消耗,把省下来的心智可以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自由和不自由是相对的,当我觉得在学校的时候着想,等工作了,除了工作之外,其他时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应该会很好。等真的工作了,发现不是这样,会有别的担忧。好好吃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己生活了,需要想着,在哪里吃比较实惠,如果自己做菜,什么时候去买菜,要做几个菜,做几个菜自己能吃完,昨天买的菜今天吃不完,放冰箱里会不会坏。看来不是场所的原因,而是心境的原因。

困住我的是我自己,没有人给我提要求,我在给自己提要求,当我完不成时,那种感觉特别不好受。突然觉得,不自由也挺好,别人提要求,自己达不成,还可以自己讨价还价一下,自己提要求,完不成,连帮自己说话的人都没有。还是比较喜欢自律的状态,可以安心学习安心锻炼安心娱乐。

3.习惯养成以后不要随意破除。

毁墙容易,建墙难,好的习惯建立起来不容易,如果建立成功了,不要轻易破除。状态不好的时候,也要保持一定的节奏,哪怕做的少一点,也比不做要强。

4.打破负循环的唯有当下的行动。

对我而言是这样,如果行动力不够,心情会不好,心情不好又影响效率,于是进入了负循环。当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对自己说“我很棒”或者是听别人说“你很棒”是没有意义的。

打破负循环的是一开始逼着自己做一些事情,当做了一些事情后,会让我觉得比较充实,然后心情会变得好一些,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


开始写东西的初衷,也是担心自己在变懒的道路上一路不复返。既然事已至此,那就接受这样的状态和自己,把打破的习惯一个个地再建立一次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