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法棍老人
赋闲、独居、单身、3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法棍老人

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给你的每篇文章都点赞

法棍老人  · 简书  ·  · 2018-03-15 19:08

今天不写影评,今天想感谢几位文友。

第一位是地球承包商,她的文章我没有每篇都读,但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相信已经灌溉到很多读者的心田了,不然也不会那么受欢迎。尤以杂文见长,犀利又不乏幽默,人情冷暖人间百态,写尽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很多与写作有关的话题,可读性很强,读完让人感觉很通透。幸运的是,自己那些不成气候的文字能得到她的赏识和关注,内心倍感欣慰,作为一个喜欢电影、有文艺之表但无文艺之实的理工男,平时不喜读书,所以造成了才华撑不起野心的尴尬境况,觊觎他人佳作的同时,也难免对自己没有坚实的积累感到懊悔。但即便如此,我也是一个不愿意流俗的人,平时关注的东西就比较小众,所以那些与电影有关的日志也都是冷门佳作,这些小情小爱的小资情调其实是跟我的现实生活脱节的,毕竟我意淫完还得回到布满油污的流水线上,看电影这个爱好也算是自己不为人知的情趣吧,换句话说,是逃离生活的一扇窗口。

我想象中的地球姐是像俞飞鸿那样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那种,才情与气质兼备,当然,如果她是女的。


第二个想感谢的人是生如夏花2006,生如夏花这个被引用无数的网名后面再加上个数字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僵尸粉,或者是刚注册简书还没来得及改。前几天她私信我,说看到法棍这个名字感到很亲切,因为之前她在参加《百万英雄》答题的时候把法棍当做是一件冷兵器而被淘汰,并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来追缅我们同处的80年代,那个没有网络的日子,阅读成为业余生活的主要部分,无论是清新隽永沁人心芳的《读者》,还是纸墨卷香的《中学生时代》,都是属于我们80后的记忆。

生如夏花2006的原文链接:法棍,原来真的不是一件冷兵器

既然绕不开法棍这个名字,索性就解释一下。法棍,是法式长棍面包的简称,跟我们的米饭一样,是法国人的主食,也是法国民生的晴雨表。看到法国电影里,那些身着长长的风衣、脚踩高跟鞋、怀里抱着牛皮纸袋子,里面装着长长的法棍,从面包店里走出来、下班回家的女人,尽显法式风情和优雅,每次想到这个画面,仿佛自己此刻也身在别处。说白了,喜欢法国电影,自然也有一种法式情结,如果非得选一个代表之物,有很多参考,比如香水啦,路易威登爱马仕这些奢侈品啦,数不清的奶酪和葡萄酒啦,米其林等等,总之,法式情结是和文艺密不可分的。

至于为什么叫法棍老人,也是有出处的。在法国著名喜剧导演雅克塔蒂的“于勒叔叔”三部曲里,其中《我的舅舅》那部,里头有个老人,揣着法棍在街上晃悠,他的举止和情态给我的印象很深,虽然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却让我难忘,于是,法棍老人这个名字便诞生了。

说回生如夏花2006,她的文章里,虽然提到了对我拒绝约稿这件事的“盲目崇拜”,但让我感动的是,如果某一天有个人发现了你那些不起眼的文字,和文字背后被岁月遗忘的不值一提的心事,这种感觉就像觅得一位知己一样让人惊喜亢奋,这和刻意标榜或包装自己来迎合读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个想感谢的人是小炻,平日里我从不跟别人说在简书上写东西,因为我始终觉得这个平台像公开的日记本,适合发牢骚,除非我有去年的茶那样的才华,会考虑分享出去引流一下,但这些牢骚被人喜欢,就好像有人知道了你日记本里的秘密,秘密是用来分享的,有人替你保守秘密,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最后想感谢图芽芽,以及每一位给我文章点赞和打赏的人,芸芸众生,每一次交集都弥足珍贵,可能我们只是点赞之交,生活中永不会相遇,但只要文字相遇了,情感也就相遇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