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月落天河

一个新的时代,秦孝公的觉醒——跟我一起读资治通鉴10

月落天河  · 简书  ·  · 2018-12-16 10:06

周纪第二卷

公元前368年,癸丑年,周显王元年。

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赵国入侵齐国,占领长城。

公元前366年,乙卯年,周显王三年

魏国韩国在宅阳会盟。秦国在洛阳打败了魏国和韩国的军队。

公元前365年,丙辰年,周显王四年。

魏国攻打宋国。

公元前364年,丁巳年,周显王五年。

秦襄公在石门打败韩国赵国和魏国三国的军队,被斩首的有六万人。周显王赐给秦献公黼黻之服(fu三声,fu二声)。

公元前362年,己未年,周显王七年。

魏国在浍地打败韩国和赵国的军队。秦魏两国在少梁开战,魏国大败,魏国公孙痤被秦国俘虏。

卫声公薨逝,他的儿子卫速即位就是卫成侯。

燕国燕桓公薨逝,他的儿子燕文公即位。

秦献公薨逝,他的儿子秦孝公即位。秦孝公当时二十一岁了,别看在2018年的今天21岁还可以被看作一个毛头小子,两千三百八十年前,二十多岁已经中壮年。正是男人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机。当时在黄河,崤山以东的区域有六大强国,在淮河,泗水流域之间有十多个小国,而楚国,魏国两个强国和秦国都是接壤国。魏国当时已在从郑地沿着洛河以北直到上郡地区修筑了长城。楚国从汉中向南占有着巴郡,黔中地区。这些国家都把秦国当作未开化的夷族对待,鄙视秦国,不让秦国参加中原各诸侯国的会盟。而这些轻蔑给了这个壮志勃勃的国君前进的动力,秦孝公决定把秦国打造成最强国,于是他发奋图强,广施仁德,修明政治,想要强大秦国,在这些国家面前扬眉吐气。

公元前361年,庚申年,周显王八年。

命中注定会相遇的两个人,在秦孝公的诏书召唤下,在秦国相遇。属于秦国的时代,在这里踏上了第一步。

秦孝公明白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为了吸纳人才,他在国中颁布政令说,回想我的先祖秦穆公在岐山雍地之间修德行武,向东平定晋国之乱,向西称霸戎狄各族。使我秦国广地千里,周天子赐给他伯的称号,诸侯各国都来祝贺,为我们后代开辟了广大宏伟的基业。只是后来国君厉公,躁公,简公,出子等造成国家不安定,国内忧患,顾不上外面的事务。韩魏赵三晋之国攻打我们夺取了先王开创的河西土地。这是我秦国的奇耻大辱。后来献公即位,平定安抚了边境,迁都到栎阳,亲自治理,并且计划向东征伐。首府穆公时的旧地。重修穆公的法令。现在寡人我想到先代君主的志愿,常常感到痛心。所以我的宾客群臣里有能够出奇计强谋,壮大我秦国实力的,我一定封他为官,赐给他封地来感谢他。忆往昔峥嵘岁月,创今朝宏伟江山。

秦孝公高高举着招纳人才的大旗,等着有志之士来投。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卫国人公孙鞅听到秦王颁布的这个政令,心动不已,很快就向着西方启程,来到秦国。

公孙鞅这个人,有才能却没机会。他只是卫国宗族的旁支庶孙,喜欢法家刑名学说。卫国没有位置给这样一个庶族子孙发挥,他只能在别的国家谋些生路。之前他给魏国的国相公叔痤做过下属。公叔痤知道他的才能,还没来得及引荐给魏王,公叔痤就得了重病。魏惠王去看他,问他“您的病要是万一治不好,国家社稷该怎么办呢?”

公叔痤就对魏王说道,“我现在的手下,担任中庶子一职的公孙鞅,他虽然年纪轻,但是却有奇才,希望您能举国上下都听从他的建议。”魏惠王很是不以为然。公叔痤一看魏惠王不当一回事,又郑重地嘱咐他的大王,说您要是不能听臣说的任用卫鞅,就一定要杀了他,千万不要让他走出我国的国境。魏惠王答应着就离开了。

公叔痤的确看人很准,但是战国时代忠君爱国还是没有贯彻到儒学精神,儒家也只是百家思想中不受待见的一种,很显然公叔痤还没有受到这种高尚思想的熏陶。已经提醒了魏王,他觉得自己尽到了人臣的职责,接下来他做了一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他紧接着又召见了卫鞅,对他说,我这个人必须先君后臣,所以我先为我的君主谋划,然后才能把事情告诉你。你现在必须马上逃跑。他把整个事情又告诉了公孙鞅。

公孙鞅听完说道,魏王既然不能听从您的建议任用我,又怎么可能听您的话杀了我呢。所以他没有离开。事实证明,他说的没错。

魏惠王一从公叔痤家出来,就对他身边的跟随的人说,唉!公叔国相病的太厉害了,真让人伤心啊。他一边想让我魏国全国上下听从卫鞅的管理,一边又劝我杀掉他。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就这样魏惠王因为自己的自大,失去了一个强国的人才,给秦国奉送了一个贵人,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公孙鞅在秦国的重赏令下来到秦国,但是怎么样秦王认识他,知道他这个人呢?再有能耐也得让领导知道你不是。就好像两个人谈恋爱,总得有一个人迈出第一步。于是他贿赂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秦孝公。对他描述了自己的富国强兵的方法。秦孝公很高兴,两个人一拍即合,跟他商议秦朝的国家大事。

属于秦孝公和公孙鞅的历史篇章来了。我们明天接着读。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