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海伦城里的小石碗

慢下来,会更美

海伦城里的小石碗  · 简书  ·  · 2020-01-16 09:04

我有跑步的习惯,一年前,遇到了一伙人,都喜欢跑,我想跟着玩玩,结果就跑了一年,现在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也没想过坚持,就是喜欢跑步以后,胡思乱想的感觉。非常放松。

喜欢一样东西,最原始的动力绝对不是,这件事对我将来有什么好处,或者是我在这件事上,短期能得到什么。

学习也一样。让孩子喜欢学习,并把学习作为一辈子的事,光靠一腔热情,告诉她们学习的好处是没什么作用的。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孩子上学之后,所有的热情都可能被磨灭。连渣子都不剩。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从出生开始,学着吃东西,走路,交朋友等等,从小接触绘本,喜欢阅读,听故事,讲故事。自然而然的发生,在内心深处积聚能量。尤其三岁以后,每个孩子特点就都突显出来了。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孩子天生的学习力,都被家长或者社会慢慢的破坏掉了。

现在培训机构办的那就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没有你想不到的事,只有你经济实力做不到的事。套路也很简单,一般问你三个问题,孩子是不是亲生的?嗯,亲生的。高考对她来说,是不是最重要的事?嗯,是最重要的。那亲生的,在最重要的事上花个两三万,有啥舍不得的?这个时候,都乖乖掏钱了。大部分孩子都是被父母送到兴趣班或者培训班的。沿着这个方向去走,至于是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那就等到大学毕业再自说。考上好大学,你就可以自由选择职业,事实上,一个从来没替自己做主的孩子,你怎么就期望他二十年后突然变得有方向,有见解,有思想,有能力呢?

学习的内驱力,的确很难培养和建立起来。所有的感官都在告诉你一件事,再不学奥数就晚了,再不去大语文就完了。在这样焦虑的环境下,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路上,大部分孩子只能是陪跑的。

什么都可以速成,唯独教育是个慢功夫,得慢下来,一点一点培养,速成的孩子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八零后这代父母挺纠结。小学二年级,就有睡觉时间不够的现象。逼孩子拿成绩。家长辅导作业的各种奇葩新闻总能登上热搜。在大多数人都在干着同一件事的时候,无法停下来。无能为力。只能跟着潮流往前走。大家都去补课班,你不去。大家都学兴趣班,你不学。大家都往死里逼孩子,你还快乐教育。有一次成绩低,质疑声就能马上摧毁你的心里防线。况且,这些疯狂的家长,看到快乐教育下的孩子,一旦有了成绩,心里也是无法平衡的。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在社会上位置,一般不会有巨大改变。

看不到这些,不认命,那就只有逼孩子,哪怕最后失败了,家长心里也不会后悔。只能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孩子身上。就不是那样的。这是我们东北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不是那样的。看,你不是那样的,我可不是。行不行,那是你的问题,和我没关系。

孩子在社会的位置要想真的有改变,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她的兴趣爱好挖掘出来,并且无线的放大。其实,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无非就是运气加勤奋,自己兴趣点刚好就是喜欢学习,对这种方式比较适应。那也是概率问题。中国好大学的入取比例实在太低了。

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一样,家长要是能尽早发现并持之以恒培养,也许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