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余子霏
80后宝妈,陪孩子成长的路上,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看啥  ›  专栏  ›  余子霏

没有陪读的岁月

余子霏  · 简书  ·  · 2018-12-04 22:20

一、没有陪读的岁月,让我们很快适应了独立。

第一次离开家求学是十岁那年,到镇上读完小。和所有年龄相仿的孩子一样,第一次离开父母家人很长一段时间,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很陌生,即使住在同一间宿舍,彼此话语都不多。白天,大伙开开心心的玩耍学习,晚上熄灯后,宿舍里便是一片压抑的哭声。

再后来,大家渐渐认识到,分离是不可改变的现实,也就慢慢适应了。适应了新的环境,结识了新的朋友,欢声笑语多了,离别的悲伤就少了。

大家开始学习新的生活技能,学会了叠被子,学会了洗衣服,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没有陪读的岁月,让我们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主角,在对生活的体验和实践中,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

二、没有陪读的岁月,更能对自己负责

在寄宿学校学习的日子里,除了生活起居,一日三餐,便只有学习和少有的娱乐。

为了确保学生们不会调皮捣蛋,甚至偷偷外出,老师们想出的办法是:刷题。那时学生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很好,购买习题集、学习资料的风气,没暂时还没有在村镇兴起。所以老师们能做的便是利用那几尺黑板,擦一版,抄一版,再擦一又抄一版。作为学生的我们,便只领借着手里的“烂笔头”使劲的抄啊抄……。

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没有人会督促你去学,去写作业。写与不写,学与不学,完全在于自己的自觉。每次测试结果一出来,就会很明显的知道哪些孩子认真学习了,哪些孩子没有认真。

想想现在“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现象,在那时是很少的。因为学习乃至生活琐事都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负责,父母要做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孩子提供后备资源。

三、没有陪读的岁月,我们都在为自己而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每个孩子都期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学习是我们不能挑剔的选择,但学习之外,我们迫切希望有自己的自由,想要吃什么,想穿什么,想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有没有家长在旁边,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开明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自由,但更多的父母却是将自身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从而在各方面给予孩子所谓建议和指导,使得孩子没有了主见,对什么都兴趣泛泛,甚至更夸张的是,在学习时,有父母的陪同,更像是变相的监督,把学习变成一种酷刑。

四、没有陪读的岁月,偶尔也会想念,但更庆幸

在过去多年后,看到现在孩子的学习现状,再回想曾经自己的求学之路,从心底而言,我也是羡慕现在的孩子的。有父母陪在身边,可以吃上合口味的饮食,不用因饭菜难吃而饿肚子,可以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学习当中,有心事和烦恼,都可以有人商量开导。

同时却更庆幸这一路走来,我们走的是自己的路,成与败都是自己学与不学的结果。而父母并没有因为照顾了我们的学业,而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喜好和追求。

在该学习的年纪好好学习,是孩子们对自己未来该负的责任。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前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