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华瑾初上

做个有深度、有质感的人

华瑾初上  · 简书  ·  · 2020-03-30 18:42

理解事物有很多种方法,在《原则》一书中给出了两种视角,一种是自上而下式,这是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方式,从宏观普适性原则理解我们自身和现实规律的途径;另外一种是从下而上,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看事物,从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情况认识,这种很容易钻到细小的事物中出不来,但可以检验具体事物是否与大的理论、原则相符,二者是推理与验证的过程。

所以很多事情要求我们从大处出发,小处落脚。避免只认识事物的局部。我们经常会说"我以为""我认为",以前还以为这句话很好,表明只是个人的看法,不代表大家,表明自己很谦虚,但实际上却是固步自封。我们认为“我们以为的样子”就是对的,就是真实的。恰恰是这两句话使我们无法了解事情的真像,所以尽量不用我们心里、眼里那个“以为”的样子去判定事物。

我们要善于推翻自己。要先假定我是错误的怎么办?然后,考虑为什么事情会是这个样子的?为什么这样是合理的?这件事对谁是好的,对谁是坏的?还会影响到谁?人们总喜欢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不喜欢对自己有损的东西,但只根据事物对个人的影响就将其判定为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认为对自己好的就是对的,对自己不好的就是坏的,这是不合理的。这么做是在假定个人的愿望比整体的好更重要。在一个团体中,整体的好永远大于个体的好。看待事物就要从这些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评判而非只从“我”的角度。

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角度很重要,而且是可以学习的。从大处着眼,那就要具备从大处着眼的知识、格局。没有这些,有时候真的不是你想变的伟岸就能变伟岸的,不是你想看到事物背后的逻辑,就能看到的。

强化自己,丰富自己,脑中各种知识点、思想,价值观念多了,网状联络点密集了。当遇到事情时,不经意间,你的视角就变了,看问题开始从多方面去看,探究问题开始追本溯源,问问题也开始犀利。你的实力,你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就这样一点一滴积累出来了。

做一个有深度、有质感的人,甩掉肤浅的“我以为”,用广角的视野观察事物,处理事物。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