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乐道拾遗丨一握清风怀中透:那些陪伴我们多年的“凉友”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 公众号  ·  · 2024-04-05 20:59
非遗传统文化涵泳而生的明珠民族智慧凝聚而成的结晶跨越千年我们期待与非遗技艺的再次相会且让我们随着文学院学生会融媒体部的脚步进入“乐道拾遗”栏目与大家一道看见非遗,走近非遗让我们感受匠气与匠魂,匠艺与匠心让文化从沉睡中醒来……扇子,又名“摇风”“凉友”等,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不可缺少的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据考证,中国扇文化可追溯至远古时代,我们的先祖对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地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又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在我国最早的萌芽。到了商朝,出现了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的“扇子”,不过在当时,它并不是用来制风取凉的,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是帝王权力的象征,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的仪仗扇。直到西汉,扇子才开始用来取凉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