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冬晓月光
关注育儿,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早教行业一线...
今天看啥  ›  专栏  ›  冬晓月光

看什么书,决定你成为什么人·

冬晓月光  · 简书  ·  · 2018-11-21 15:10

经常看到很多鸡汤文,说看书多少本,成就了什么霸业,意思就是,看了很多书,于是就能逆行,就能成功。一般来说,这样的爆款文后面还会跟一个知识付费的链接,例如带你一周读5本书,一年读100本之类的课程。

其实,看书的多少真心不能成为显摆的东西,看的什么书,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用到了多少,这些数据都是隐藏的。只用一个单单读了多少本书来判断,实在太肤浅。

何况,像《乖,摸摸头》这种书,1小时不到就可以“翻”完吧,都不需要读~为什么?因为不用过脑啊,只用眼睛看到,心里感受一下就好,这跟读网络小说,甚至跟追剧有何不同吗?不就是安抚我们情绪,让我们舒服的书吗~

当然,这些书销量这么高,我不喜欢不能说明书没有市场。这些书有它的作用在,比如,安抚情绪,比如,无病呻吟。只是,如果这样的书看多了,人是否会变成情绪多愁善感,喜欢沉浸在某种情绪中出不来呢?当人一旦有情绪时,行动就会受阻,于是乎,就会在情绪圈里打转。

看什么样的书,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你看的是轻小说,你的思维是停止不动的,浮动的只是你的悲欢喜怒而已;当你看的是快销类畅销书,你思考的只是浅层次而已;当你啃哪些啃不动的大块头,你的思想是痛苦不堪,思维感觉撬不动沉重的石头,于是,你使劲,你努力,你咬牙切齿的啃,当你终于啃动一点点,你发现,你的牙更硬了。那么,啃得大块头(经典书)越多,你的思维层次越深。

于是又有问题了,很多知识付费的平台说,他们帮你解读经典书籍,因为太大,太厚,怕你读不完,于是,嚼碎了喂给你吃。吃了这样的经典书籍解读,有用吗?当然是有用的。一方面可以到处去装逼,看,我已经看过了四大名著,国外12大著作……一方面可以崩几个书里的概念和名词出来以显示自己的水准。但是,我们去看这些书,要的并不是知晓其中的概念就好。我们要看的,是书籍成册的方式,作者叙述事情的逻辑,验证观点的方法,语言的用法等等。这些东西,是一本解读里面所不能看到的。何况,别人的解读始终是别人的,每个人对一个事物或者观点的看法本就不同,如果去读别人嚼过的东西,很多本来的美味都已不见了。

我们寻找一些有点烧脑的,逻辑严谨的书籍来读,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建立严密的逻辑和思维,帮助我们深层次思考,而不是读书娱乐至上。

我曾经看过一段文字,说,我们以前吃的东西现在已经变成了我们的骨和血,我们今天吃到的东西,将成为明日的我们。那么,读书上也是一样,今天我们的思想和逻辑是过去的书,经历造就的,未来,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就取决于今天看的书是什么样的了~

所以,好好挑选吧,不要被销量蒙蔽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