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石盐
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以此为基础:知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石盐

出生时,我们都一样;长大后,我们变得不一样

石盐  · 简书  ·  · 2019-06-08 19:26

出生时,我们都一样;长大后,我们变得不一样。这可能是因为成长教育的不同,使人们拥有了不同的素质与修养。

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所谓的素质:除了内在的看不见的道德修养以外,

就是人们处理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有好人,就有坏人。

有大公无私的人,就有唯利是图的人。这是从道德修养方面来看的。

从处理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方面来看:

有的人做事事半功倍,有的人做事事倍功半。

有的人一出主意就是馊主意,就是昏招,就是阴损的招式。

有的人出的主意不一定完美,但一定是从善意的角度,两全的考量,不以损人利己为最终目的。

孩童是最纯真的,犹如一张白纸,我们都一样;长大后,我们怎么就变得不一样了呢?怎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区别呢?

这可能都是由于养育的环境与方式方法不同造成的。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中,使用同样的社会制度,拥有同样的人文环境,成年后的巨大差别应该就是由培养的理念与方式不同产生的。

孩子的教育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达几十年,不是辛苦个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就可以一劳永逸的。

在教育问题上,没有速胜战,也没有速败战,只有持久战。

没有速败战,所以才会有“浪子回头金不换”。

没有速胜战,所以才会有《伤仲永》,才会有大学生跳楼的新闻。

只有持久战,所以才会有大器晚成。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的人生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既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也不能毫无章法。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恰当的、合适的教育方式与方法。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这样划分:

0-6岁,幼儿期;7-13岁,童蒙期;14-18岁,少年期;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纵心所欲不逾矩。

教育界可能有这样一条法则: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本文就来说一说7-13岁的童蒙期应该如何培养。

童蒙养正。何为正?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上》

道分阴阳,道有两面。童蒙养正,正的反义词是什么?正的反面是:侧、倒、偏、副、反、斜、歪、负、邪等。这是现代人的划分方法。

在古人看来“正”的反面就是“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道德经》

在老子看来,治国可以“正”,可以“奇”,以“正”为好;用兵也可以选择“正”或“奇”,用奇兵比较好。显然“正奇”就是阴阳两面,就是一对反义词。

“童蒙养正”,我们可以理解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能用“正”的方法来培养,不可能总是出奇招。这与要“以正治国”是一个道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道德经》

人为什么会福祸难料?人为什么又不能趋吉避凶?按照老子的解答就是“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意思就是:福祸难料、不能趋吉避凶就是因为“无正”。“正”本身就包涵“奇”。“正”返回来用就变成“奇”。

“童蒙养正”,正就是堂堂正正。堂堂正正本身就包涵一切。也只有堂堂正正才能包容一切。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正离不开奇,奇也离不开正。守正才能出奇制胜。

孩子的性格特点是:好吃、好动、好奇、好胜、好表现等。总喜欢耍花样,出洋招,他们的天性就有些符合“奇”的特点,所以需要以“正”来培育。

何为正?“正”就是全,就是堂堂正正,有规有矩,无有遗漏,一步一个脚印,不寻捷径,不觅漏洞。

7-13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成长阶段,我们大好人生的很多种人生态度都是在这一阶段养成的。为人处世,有的有规有距,有的堂堂正正,有的好高骛远,有的不学无术,有的性格乖张,有的飞扬跋扈,有的专走歪门邪道,有的专占小便宜。

人生百态,须知“守正才能出奇”。

出生时,我们都一样;长大后,我们变得不一样。

长大后,我们变成什么样,与童蒙能否养正有直接的关系。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